中央曾设想以“太平军编制”改编朱毛红军

2024-01-20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踏上井冈山,与袁文才、王佐率领的农民武装联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次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后来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赫赫有名的“朱毛红军”。对于朱毛红军的创建和发展,中共中央当时曾通过各种渠道,设想以“太平军编制”对其进行改编,但终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而搁浅。笔者通过相关史料查证,期望就这一史实秘闻的来龙去脉作些梳理,以飨读者。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打响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第一枪。随后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当时共产党人对于如何组建人民军队,没有更多的方法和经验,仍然采取大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建制,即每班十人,每排三班,每连三排,每营三连,每团三营……以此类推的做法,俗称“三三制”。直到1928年3月10日,中央在给湘鄂赣三省委的信中,仍然强调“工农革命军的组织宜采用黄埔军队‘三三制’的办法”。

时隔两个月,中央在5月25日发布的关于军事工作大纲的通告时,对于革命武装的名称和编制问题都作了调整。该文件提出:“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惟在暴动各县有工农革命独立团的,仍可听其存在。”对于红军的编制,该文强调:“须依武装及作战需要而定,暴动的群众既不能有多量的武器,在作战时必须参用旧式的粉枪、大刀、梭标、尖串等,其作战亦多系乡村战争,故暂决定试用三五制,即以十二人为一班,三班为一排,五排为一连,五连为一团,五团为一师,每师共四千五百人。每团五连,用步枪者二连,用粉枪者一连,用大刀尖串者二连(此外尚有侦探、交通、军医、特务各种组织,至其他各特种组织,则依所有武器决定之)。此系采太平军制精神而求适合于游击战争的需要。各省割据区域,即可试用此制,以便依实际经验,而为最后之决定。”随后,1928年6月4日,中央在给井冈山前委的信中,明确提出:“关于你们的军队:你们可以正式改成红军……你们必须依照中央最近的军事工作决议案改造你们的军队……在编制上应行太平天国式的编制。”该信连同近期的《没收土地建立苏维埃》《国际二月决议》《军事工作决议案》和《组织问题》等四个附件,分别由中共湖南省委、江西省委通过地下交通线转往井冈山前委。

我们知道,湖南省委机关在1928年8月曾遭受敌人的一次破坏,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截断井冈山根据地与外界的人员和信息往来,所以,中央6月4日给井冈山前委的指示信,经过多次迂回辗转,最后在11月2日才送到井冈山。而且4个附件中,只翻译出了《没收土地建立苏维埃》《国际二月决议》两件,另外两件《军事工作决议案》和《组织问题》翻不出来(文件采用密写方式,作者注),所以,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对于编制:现仍是国民党的老编制法。中央的《军事工作决议案》既翻不出,太平天国军制是什么一回事,无从揣想,请再写寄以便讨论。”由此可知,因所附文件翻不出来,无法了解太平军建制的结构特点,所以中央提议用太平军“三五制”的编制来改造“朱毛红军”的设想,也就此搁浅。

随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三省“会剿”,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开始了向赣南、闽西进军的艰辛历程。虽然途中红军的编制曾由团改为纵队,但其基层建制依然保持着国民革命军的原有做法。1929年2月,杨克敏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也提到,“军队的编制仍是国民革命军的编制,中央所指示的太平天国的编制法,不知它的内容如何,无从悬拟,所以只得仍照旧编制。不过军以下没有师,直接是团、营、连、排、班,1团3营,1营3连(二十八团的有4连),1连75个战斗兵。此外每团有机炮连、特务连、卫生队之编制。”

1929年9月,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四军此时编制仍然为国民革命军的办法,每排三班,每班十人,每连三排,每营三连至四连,每团二营至三营,加以机炮连或特务队。”他还特别解释了红四军沿用此编制的原委:“军队的编制在原则上要注意武器与地势两个条件,尤其红军在游击战争时期,因为是流动性质的,编制应该与普通军队不同……四军此时的武器以步兵为主,游击地区时时要不脱离边界山村区域,在流动自如的意义上,红军要通常比敌军行动快才不易受敌人包围或很快退出敌人会剿的范围。四军中经过几许讨论仍然采用黄埔式军队的编制,虽然有人曾在红军教导队试验俄国红军的编制法,结果大家看了一回稀奇,在实际工作上仍然只有照抄老办法。因为上了五个单位不好指挥,每一个连单位超出百五十人,于宿营给养就很不方便,若一连单位只有五六十人则作战警戒就疲劳得要死,因此四军此时编制仍然为国民革命军的办法。”

陈毅的这段叙述深刻阐明了红四军编制必须适应革命战争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机变方式进行组织的道理。此后,中央关于用太平军编制来改编“朱毛红军”的设想再也没有人提起。

(本文作者:叶福林)

本版稿件均据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