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徐敏月 摄影 梁孟澄
2022年3月,天元公学·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未来科技城学校(杭州二中教育集团未来科技城学校)初中部921班学生吕昊霖和同学一起参加了浙江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PAT新工科程序设计能力考试)。回忆起当时,他说道:“考试试题是全英文的,而且有很多专业词汇,这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当时我们群策群力,商议要把这个问题给更好地解决掉。我们进行了分工,有同学把PAT历年几百道题给复制下来,拷贝到一个TXT文件里,我和另外一个同学负责写程序,统计出现过的单词,并把这些单词按照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这样子的话,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去背单词,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为考试做准备。”
因为都是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新手,在写程序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难关。“遇到困难时,我们会进行一些网上的搜索和学习,来帮助我们克服,比如CSDN(IT技术交流平台)和OI Wiki(编程竞赛知识整合站点)。其中CSDN是一个很好的讨论代码的社区,而OI Wiki是新近专门开发出来的站点,整合了很多与编程相关的有趣又实用的知识。”
通过上网搜索学习,吕昊霖和同学成功完成程序编写。“这个程序主要是为了考试而编写的,因此只有我们几个参加考试的同学在使用。但如果纯粹作为单词卡的话,其实也是很有用的一份资料。”吕昊霖说道。最终,他在这场考试中获得了乙级满分的好成绩。
亲身经历过程序开发后,吕昊霖认为“开发”是一件非常需要创造力和技术功底的事。“虽然有了一点点基础,但要学的东西还非常多,而且竞赛和真正的开发其实是两条不同的路线,我们还需要长时间的知识储备,也需要更多工具使用上的准备。”
除了获得浙江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能力考试乙级满分外,吕昊霖还曾获得CCF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CSP-J初赛一等奖/复赛一等奖(获得满分400分)、CSP-S提高组初赛一等奖/复赛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2023年CSP-J/S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入门组一等奖(满分)、提高组一等奖;杭州市智力运动共建学校校际联赛编程项目C++算法高级组团队第三名等十多个奖项。
能获得这些奖项,除了参加学校信息学X战队的训练外,吕昊霖认为利用碎片时间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告诉记者,周末回家后,他会在作业完成的情况下到各大信竞网站逛一逛,比如洛谷或code forces。“三年下来,虽然都是利用零碎时间上网学习的,但积少成多,也累积了不少的学习时间,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