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工匠,“择一事、专一心、终一生”。
习近平总书记说:“杭州浸透着江南韵味,凝结着世代匠心。”杭州,一座蕴含工匠基因的城市。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的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新一代“杭州工匠”传承书写着诗画江南、精工制造的精彩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领导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全国之先河,开展“杭州工匠”认定工作,设立“工匠日”,建成劳模工匠文化公园、工匠精神展示厅等,逐渐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城市特色和品牌特质的弘扬工匠精神“杭州实践”,努力把杭州打造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工匠精神的示范之地,为杭州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目标不断迈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时代新征程。为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本报和市总工会、市劳模工匠协会联合推出《匠心筑梦》系列特别报道,讲述杭州工匠岗位成才、技能报国的奋进故事,弘扬工匠精神,汇聚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杭州力量。
何志英
商报记者 文/张宇帆 应丹 摄影/视频 李子逸 制图 蒋中杰
匠心筑梦
劳工荟
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理事长;全国先进工作者,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春蚕奖;全国名师名校长培养实践导师。
匠心: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之中,使人人都变为“英雄”。
作为杭州采实教育集团理事长,在从业生涯里,何志英最不缺的便是从头开始的勇气。带着责任,她将默默无闻的采荷中学打造为全市领先的名校;带着信念,她在“废墟”之上建立起了众人向往的采荷实验学校;带着担当,她不断扩大采实集团的教育版图。数十年来,她所倡导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效学习”的教育理念,已然成为其在办学过程中无止境的使命。
荷风已飞扬,澎诚必万里。两次从零开始,让何志英点亮了无数师生生命的精彩。九万里风鹏正举,如今,这架以采荷实验学校为母体,澎诚、澎扬两所新建中学为机翼的“cs2p新型战斗机”正载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乘风扶摇而上。
不惧困难坚定信念,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
从教48年,何志英历经了8所学校,而唯一不变的便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的教育理念。而正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奠定了采实教育集团今日的成就。
1989年,何志英来到采荷中学担任校长。“这是一所刚开办的学校,毫无基础且困难重重,面对大批家长要求孩子转学的压力,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有责任和义务去克服困难,并做出成绩。”带着这样的信念,何志英开始了教育探索之路。
在三次前往青浦学习教改经验后,何志英带领教师团队开启了“双学活动”——外学青浦,内学理化生教研组。“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目标与三颗心’,‘一个目标’是指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三颗心’则是指对学生一定要有爱心、信心和恒心。”在何志英看来,老师不能因生源丧失教育信心,而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研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此,她提出了课堂上应具备的四大原理,即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
经过整整三年时间,教师团队通过对经验的改造、制作、内化,终于使得教学步入正轨。采荷中学也从面临的困境走出,成为浙江省首批城镇示范初中,各学科成绩均在市内名列前茅。但在此时,新的任务又悄然落到了何志英的肩上——异地搬迁重建采荷实验学校。
面对第二次的从零开始,何志英欣然接受,并重新带领团队在废墟上建立起了这所众人向往的名校。“到了采荷实验学校后,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的教育理念。”如何才能称之有效?在何志英看来,除了让老师在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引领老师去进行实践探索,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从教与学同步研究到最佳课堂教学设计,再到学生知识能力提升,何志英带领老师开启了“学程导进——基于学生立场的初中教学方式改革”的课题研究。“通俗地说,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特性、认知程度和核心素养要求,来设计课堂教学。”近年来,教师团队升级学程导进2.0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三导五环法”,通过启导、扶导和开导学生,真正做到让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位孩子。
与此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与学生之间个体差异,何志英在建设适合学情校情的特色课程同时,逐步优化切合学生实际的多元教学和多元作业,并建立了绿色立体的激励评价机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找准每位学生的知识着落点,再因人而异设置相应的知识攀登高度,在上台阶时坚决不漏掉任何一个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在攀登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素养和知识攀登高度。”
以课程文化推进教改,探索“卷入式”教研
有效学习不仅在课堂之上,更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之中。何志英通过建设“融合、智能、选择、创生”的课程文化,推出采实特色课程,“我们开设了39门拓展性课程、校内外环境课程、荷唐慧探劳动课程、宋韵文化地域课程、未来生涯规划课程等。通过自创全程音控健力腕操、为学生开设‘校内花园’、带领学生以科技赋能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求让教育回归生态化本源。”
多年来,何志英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中、在学习者中心的环境中、在数字化赋能的探索中基于学生立场推进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的建设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培养教师的过程中,何志英一直倡导“激情、智慧、合作、爱生”的教师文化,带领教师队伍探索“卷入式”教研,即从教师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出发,以“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将教研组成员自下而上地全员卷入,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为教师搭建畅所欲言的教学研究平台,以激励教师前行。
在何志英看来,教师除了要理念正确、专业精进,还应具备坚定意志并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专业知识与能力上,何志英要求教师们要通过教育研究和实践反思以求进求新,“只有具备较强的教学和研究能力,才能实现以研带教、以研促教,教研相长”。与此同时,何志英源源不断地为教师队伍注入爱心、信心,提高师德修养,“教师要关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失去信心,要将经验总结化作推力,这样学校就可以变成‘飞轮’,每推一次都可以获得前进的动力。”
认定一个目标、认准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进,是数十年来何志英始终坚守的精神。“短处人人都有,领导者的天职,不是抠出他人的短处把人整住,而是在激发每个人的长处之中,使人人变成英雄。”何志英在年复一年中为校园的新生力量播下种子,如今,这些种子也在她的灌溉下悉数成长,成为新的播种人,而这便是传承的力量。
接下来,何志英将继续带领团队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中提升综合素质,在以生为本的实践中推进轻负高质,在数字赋能的探索中优化教育教学,将采实集团的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温情、百姓信赖的一流学校。
“郑”在点评:
何志英校长是杭州、浙江乃至全国教育系统的一面旗帜,是反映杭州及浙江教育改革的窗口和形象。每次与何志英校长交流,都能得到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她用有爱之心、探有效之学、育有用之人、成有功之臣。
用有爱之心。何志英校长从教48年,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所钟爱的教育事业,这是对教育的大爱,是工匠精神的生动诠释。有爱之心同时也体现在何志英校长对每一位学生的那种无私之爱,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出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何志英校长教学生涯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探有效之学。何志英校长一直坚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有效地学习、全面发展、找到自己真正的增量。在她的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长处,都蕴藏着无尽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何志英校长的办学理念也感染了她的团队,成为采实教育集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成为每位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
育有用之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3月30日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强调,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忽视“劳”的作用,要从小培养劳动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何志英校长把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一是以劳树德,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品质、品德,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择业观。二是以劳增智。通过劳动教育,增长新的知识,实现创新创造。三是以劳健体。通过劳动教育,不仅强化体质、强健体魄,更进一步健全人格、磨炼意志。四是以劳育美。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美能力。
成有功之臣。在何志英校长的带领下,创办了三所名校,培养了许多知名校长,也培养了数万名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为杭州、为浙江探索了教学改革崭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上城、杭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真正的有功之臣。
浙大城市学院客座教授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会长
郑荣胜
市总工会\市劳模工匠协会\每日商报社
联合出品
传承人说
采荷实验学校叶建群:
何校长用一生情做一件事:教育。她的眼里、心里装的都是学生和老师。她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效学习”的理念,并将此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内心,外显于教育教学行动。
她以创新引领发展,用实干以身作则,扎根教育岗位40余年,书写30余年校长传奇,创办了一所又一所名校;她扎根课改研究,通过感知分析寓理于事的材料,帮助学生悟出道理、掌握知识、学习哲理;她带领的学校是干部成长的摇篮,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人才,输送正校级和各级政府部门干部30余人。
何校长于我来说亦师亦友,她既是我工作上的前辈,手把手教我如何做事,毫无保留、尽心尽责,帮助我从一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级干部;她又是我人生成长路上的导师,教我如何为人,即使我遇到家里有事她也第一时间提供关爱和帮助。
她用一生真诚不息的信念,诉说着无尽的教育情怀,她是为教育躬耕一生的追梦人。
采荷实验学校副校长吕阳俊:
何校长用一生情做一件事。她像托葡萄一样,托起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希望;她倡导五育融合,促成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她坚持科研兴校,引导每一位孩子有效地学习。
我2008年入职,有幸在何校长门下工作。一节又一节地听课,何校长手把手地指导,成就了我的专业发展;一项又一项的工作,何校长的悉心教导,教会我无数管理智慧;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何校长的言传身教,传递浓浓的教育情怀。
三十余载办学路,八所名校,优质均衡,教育共富;半个世纪教育情,桃李天下,以文化人,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