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徐敏月 文/摄
商报小记者实践营采访活动因话题贴近小记者生活,一直都颇受欢迎。在“校园时光”主题采访活动中,小记者们不仅了解了同龄人的校园生活,还通过采访家长,一起追忆了父母辈的校园时光。通过他们的投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校园,却一样快乐的童年时光。
小记者投稿
短暂的十分钟 丰富的校园生活
前不久,“课间十分钟”引起广泛关注;近日,又有“孩子在学校几点吃午餐”的话题,引起家长们的关心。针对家长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每日商报小记者上周日来到城市阳台,对路过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采访。
被采访的学生们都表示对校园生活很满意。他们在学校会按时喝水,一天大约3-5次。也会按时吃饭,不同的学校午餐时间不同,大致在11:30-12:00之间。除了午餐,大部分同学的学校在课间还会提供牛奶、面包等餐点。课间,学生们喜欢找小伙伴聊天、追逐玩耍,也有一个五年级姐姐说她会利用课间时间做作业。
本次采访目标除了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采访中,我们发现家长们以80、90后为主,他们回忆起校园时光,仍觉得美好。80后的陈叔叔记得他的课间是在与同学互相打闹、丢沙包和玩纸牌中度过的,而90后的张阿姨则表示她记忆中的课间都是在刷题。
经过这次采访,我发现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校园时光很美好却也很短暂。“相逢一见太匆匆,校内繁花几度红”,对于正在享受校园时光的我们来说,更应珍惜与老师、同学们相处的分分秒秒。
商报小记者(听涛小学)陈心宜
采访与被采访
这次采访活动对于我来说只能用奇妙两个字来形容,因为我既是采访别人的小记者,也是接受小记者采访的受访者。
作为采访者时,我先后采访了3个小朋友,他们分别就读二年级、四年级和五年级。我发现低年龄段的小朋友在课间都会出去玩,而高年龄段的小朋友则会在课间选择做作业或看书。小朋友们对于校园生活基本都是满意的,只有一位小朋友说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让他有一点不满意。
结束采访,我和妈妈在奥特莱斯逛了一下,接下来发生了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我竟然被下午参加活动的小记者采访了,当他们来问我的时候,我有一点惊讶,又有一点紧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回答好,但是想到自己早上采访被拒绝时的失落,我还是鼓足勇气接受了他们的采访。
被采访的感觉有些奇妙,就好像回到上一次我第一次采访别人,同样不知道如何开口,有点紧张又有点开心,真是一次奇妙的体验。
商报小记者(丁信小学)柴梓睿
当我飞奔向你
对于很多人来说,适当有效的表达是一件困难的事。这次“校园时光”街头采访让我感受到勇气的力量。大记者告诉我们采访的关键是“脸皮要厚”,要敢想敢问。这对于我这个腼腆女孩来说更是一道坎。因为我生怕自己会说错什么。这次采访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一次突破和挑战。
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我害怕我的采访遭到拒绝,但是勇气让我没有退缩,在采访中,我从一开始的胆怯到逐渐进入状态,按照大记者的指导,我在陌生人群中锁定采访目标,像离弦的箭一般跑到采访对象面前,进行提问交流。我一改惊慌失措的状态,进行完自我介绍后,我随即提出了很多独特的校园问题,比如:“你最喜欢哪门课老师?”“你在学校经常喝水吗?一般一天喝几杯水?”“你对于学校的餐饮满意吗?”“学校能带零食吗?”等等。我的提问也越来越深入。
努力适应环境,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有效地与人沟通交流,勇于突破自我是我在这次采访中的宝贵收获。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减少恐惧和怀疑,多一些坚定,我相信这种品质,会伴随着我一起成长。
商报小记者(丁信小学)王婷
第一次采访
采访实践活动能学到什么?我在上周末的小记者街头采访活动中学会了如何跟陌生人对话。
我和三位小记者组成了一个采访小组,由一位大哥哥担任组长并带领我们寻找采访对象以及完成采访任务。
我们首先采访了一位小妹妹,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她在学校一天只喝一杯水;学校会在上午或者下午提供牛奶、面包等小点心;学校12点10分才吃中饭,不过自己会带零食去学校;带零食的话会和同学一起分享;课间十分钟有时在教室里和同学玩,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和同学一起到操场上打羽毛球。
然后我们又采访了她的妈妈。她是80后,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课间跳皮筋、打弹珠、踢毽子时,觉得那时候的活动更加地丰富多彩。
商报小记者(袁浦小学)周天怡
课间怎么过?
你的课间是怎样度过的?会和同学去操场上玩吗?会和同学去到校园内最喜欢的地方分享小秘密吗?可能你一下子回答不过来,那我们就去问问同学和市民们吧!
首先,我们采访了一位二年级同学,得知她最喜欢在操场上和同学一起玩、一起晒太阳。虽然老师不让他们在学校吃零食,但平时会偷偷地带一些,遗憾的是不能和同学们分享。虽然老师偶尔会拖堂,虽然有一些小小的遗憾,但她对自己的校园还是很满意的。
我们又采访了一位三年级同学,从采访中得知他们的老师也会拖堂,课间10分钟有时候会变成5分钟,又因为楼层高,无法去自己向往的阅览室和操场,只能在教室里看书、喝水或者上厕所。
最后,我们采访了一位60后的老奶奶,她说她读书的时候学业没有现在那么紧张,下课就可以去操场玩,可以跳皮筋,跳绳,玩泥巴,非常的开心自由。
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在课间释放天性,快乐地玩耍,但老师也想抓紧时间帮助大家巩固知识,所以,如何合理分配学生课间时间,我想还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说说各自的需求,一起讨论。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赵诗城
有趣的课间十分钟
“请问您是几零后?”“当年您拥有怎样的校园时光?”咦?这是在干嘛呢?原来是商报小记者们正在采访。
我们第一位采访对象是80后的张阿姨,当她说起他们那个年代的课间活动,脸上露出了怀念的笑容。她说:“每当下课铃声响起,校园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室,有的跳绳,有的丢沙包,有的弹弹珠。操场上热闹极了!”听完张阿姨的讲述,我们的脑海里不自觉地呈现出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
接下来我们又采访了一位小妹妹,她的课间十分钟也十分丰富,可以跟同学们分享零食,一起玩“冰冻人”游戏,还可以玩老鹰抓小鸡。
通过这一次采访,我们发现不同年代的校园生活,有不同的精彩,但快乐是相同的。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汪宇宸
记录我们的校园时光
我采访了三个同龄人,发现他们的校园生活和我差不多。每天的学习生活都非常有规律,一天的运动量主要集中在大课间,这也是我们最自由最快乐的时间段。我最羡慕的是,有的学校会提供课间小点心,这样晚托班时就不会饿肚子了。
采访完小朋友,我又采访了两位和我妈妈年龄相仿的阿姨。她们对校园生活的记忆还很深刻。有一位阿姨说,她的班主任与同学们相处得非常好,每天午间都带着大家在操场上自由活动,鼓励同学们多多运动,增强体魄。如今她对自己孩子的校园生活也十分满意,她说,相比过去,现在的学校硬件设施更好了,原来的煤渣操场都“进化”成了标准的塑胶跑道;课桌椅是可以调节高度的,比他们小时候的木头桌椅更加舒适实用;教室也更加宽敞明亮,还有植物角、储物柜,丰富了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
通过采访,我感受到大家的童年校园时光总体还是快乐的,即便过去了很多年,有些回忆也依旧鲜活美好。
商报小记者(采荷第二小学)楼亦颀
两代人的校园时光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校园时光,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有趣校园记忆,它们各是怎样的呢?
三年级的周哥哥告诉我们,他每天的校园时光从坐着妈妈的电瓶车到学校开始。带着保温水杯的他一天能喝五杯水;喜欢课堂上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觉得生动有趣;喜欢操场上五彩的塑胶跑道,因为不会摔伤;喜欢下午偶尔发放的小糕点,有时自己也会带点小零食,可以在课间和同学分享;更喜欢课间十分钟,有时画画,有时写作业,有时和同学玩一二三木头人、跳绳、老鹰捉小鸡。快乐的校园生活总让他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一眨眼妈妈就在校门口等他放学了。
有位70后家长,说起自己的小时候来充满了怀念。他说,自己上学时要走一小时,一路上都是田野风光,自己背书包上学和放学,也没家长接送。路上有鱼塘、鸡鸭和小山包,还有会追着人跑的中华田园犬。上学时也很快乐,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画画,课间就在操场上玩跳绳,在草丛里抓蟋蟀,玩单腿斗鸡等游戏。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许耀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