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1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哈维尔·米莱,祝贺他当选阿根廷共和国总统。
据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19日晚公布的数据,极右翼选举联盟“自由前进党”候选人哈维尔·米莱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当选阿根廷下届总统。当选总统将于12月10日正式就职,任期4年。
此前,他曾提出美元化、关闭央行等多项经济主张,他的当选给阿根廷资本市场带来了不小的波动。
◆顺利当选
极右翼选举联盟候选人当选总统
据阿根廷国家选举委员会19日晚公布的数据,哈维尔·米莱在当天举行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当选阿根廷下届总统。
在对94.09%的选票统计后,米莱获得55.80%的选票,中左翼执政联盟祖国联盟候选人、现任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得票率为44.19%。根据阿根廷宪法,米莱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其竞选搭档、国会众议员维多利亚·比利亚鲁埃尔当选副总统。
马萨当晚发表讲话承认败选。他说:“从明天起,(向公众)提供确定性的责任就落到米莱身上了。”
阿根廷宪法规定,总统候选人需获得超过45%的选票,或者获得超过40%的选票且得票率领先第二名10个百分点,才能直接当选。如未产生符合直接当选条件的候选人,得票率前两名的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第二轮得票数高者当选。
支持者集会,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19日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数以百计米莱的支持者举行集会,庆祝米莱当选总统。
米莱当选的消息公布后,阿根廷资本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在大选结果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证交所主要股指上涨超过22%。而黑市上阿根廷比索则下跌近10%,降至约1美元兑换1000阿根廷比索。
◆雷人主张
关闭央行的想法“没商量余地”
哈维尔·米莱,今年53岁,经济学家出身,大学期间主修经济学。
在参加总统竞选活动期间,米莱曾提出一系列经济主张,包括用美元取代阿根廷比索、关闭央行、削减15%的公共支出等。其政策主张回应了部分选民的关切,受到不少年轻人欢迎。
米莱还是阿根廷“自由前进党”的创建者和主要领导人。
据参考消息25日消息,阿根廷美洲通讯社网站24日报道称,当选总统哈维尔·米莱24日表示,关闭中央银行的想法“没有商量余地”,并确认任命奥斯瓦尔多·焦尔达诺为阿根廷国家社会保障署署长,同时起用奥拉西奥·马林出任国家石油公司总裁。
据参考消息8月15日报道,米莱的竞选承诺是要“炸掉”阿根廷央行,还提议大幅削减税收和公共开支。
此外,米莱所引发的争议还在于他支持器官买卖合法化,实行宽松的枪支管制政策,禁止堕胎合法化。因为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酷爱社交媒体,经常语出惊人等,米莱被一些媒体称为“阿根廷特朗普”。
当地时间21日,米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表示,上任后将调整公共支出,并寻求减少货币发行量来遏制通胀。米莱说:“实现财政平衡不容商量,如果有政府部门的支出超过限度,部长就会被解职,2024年末我们将实现财政平衡。”
◆棘手问题
用美元取代阿根廷比索不被看好
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阿根廷货币贬值,通胀高企,极大地推高了当地的物价水平。为缓解生活成本压力,阿根廷民众也开始寻找一些节省开支的办法,以物换物市场再度受到青睐。
据了解,阿根廷正面临严重的通胀压力。当地时间13日,阿根廷政府公布的10月通胀率达到8.3%,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达142.7%,创32年来新高。
阿根廷央行今年内6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至133%,以应对当前复杂的通胀形势。
用美元取代阿根廷比索是否可行?有专家指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胀,但要实现这一点,阿根廷至少需要400亿美元,而目前该国并没有足够的美元储备或美元外汇资产。推动美元化可能加剧比索贬值,导致通胀加剧,民众的财富进一步萎缩。此外,美元化并不能解决阿根廷经济长期存在的问题,例如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过于依赖农牧业等。
面临经济低迷、派系林立等多重挑战
美联社分析,米莱当选后,阿根廷将“向右偏转”,其政治、经济路线将有所改变,但米莱同样要接受多重挑战:不仅要应对低迷的经济情况,还要应对国会派系林立、没有党派占据多数的尴尬局面。一旦需要推动法案通过,米莱必须获得其他党派支持,其中牵涉的妥协让步为其执政增添不少掣肘因素。
路透社认为,公众同样担忧米莱的经济政策可能引发“阵痛”,但相比之下,他们更加不满先前政府和执政党派应对经济危机不力,因而决定把选票投给米莱。
此外,米莱的经济主张还遇到了经济学家的公开反对。9月10日,就有一封由170名全球经济学家签署的信函称,阿根廷经济美元化将导致通胀上升、经济反复衰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无法解决该国根本的经济问题。
◆对外关系
向中国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
习近平致电米莱祝贺他当选阿根廷总统后,米莱很快在他的X(原推特)账户上说:感谢中国领导人贺电表达的良好祝愿,我向他致以最诚挚的祝福,祝福中国人民幸福安康。米莱还特意分享了中国领导人贺电的西班牙语照片。
具体到中国和阿根廷关系,简单预期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第一,肯定会有变化。换了一个总统,而且是非常不一般的总统,一点变化没有,肯定不现实。肯定还会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
第二,必定还会合作。米莱应该已经释放了强烈的信号,虽然对外交语言有时不能别太当真。马上要当家的米莱,更能体会到中国这样的伙伴的宝贵。
第三,我们更要淡定。淡定看待世界风云变幻,淡定看待各国政权更迭。具体到中阿关系,外界炒作米莱会对中阿关系如何如何,其实,米莱更在意的,是中国会对他如何如何。
美阿关系明年估计还是相互摸底
米莱执政后,阿根廷政府会否倒向美国、美阿关系将走向何方,也是外界关心的一个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长孙岩峰分析:
一方面,米莱仿佛是一个非常偏激的人,他在媒体中的形象非常特立独行,比如他的衣着非常奇特,言语非常大胆,对对手直言不讳地攻击,甚至对教皇出言不逊。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因为他是经济学家出身,曾做过金融机构高管,同时对解决阿根廷当前的高通胀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或者说偏激的执政思路。
他对美国的态度,一方面毫不掩饰对特朗普的喜欢,在发型、服装、语言风格等方面极力模仿特朗普,在意识形态上也是激进极右翼的观点,跟特朗普非常接近。
阿根廷大选之后,特朗普毫不掩饰地对米莱表示了祝贺,而且用的是“让阿根廷再次伟大”这样的话术。所以,未来尤其是明年,阿根廷与美国的关系将是非常复杂的。
一方面,拜登的美国民主党政府非常担心米莱的兴起会刺激美国,使得极右翼力量、特朗普力量壮大,从而改变明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趋势。另一方面,美国也意识到阿根廷对于美国在整个西半球的战略作用,比如作为一个经济支点,作为美国重新控制拉美的帮手。
所以,明年是美阿关系双方相互摸底、相互调整的时期。
(信息来源:新华社、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每经网、北晚在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