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4版)
中国文化的传承——西泠印社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商报小记者们汇聚在这个展览馆中进行了一次美妙的文化之旅。因为展览和西泠印社百廿年历史相关,整个展厅让人感觉墨香四溢,传承意味十足。
这次的文化之旅由西泠印社金林西老师带领我们体验。首先,我们了解了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创社四英”分别是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但在选举社长时,大家十分谦虚,都觉得自己无法胜任,最终选举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前辈们的这份谦虚和务实,着实让人钦佩。其次,我们知道了西泠印社的伟大。她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社址位于西湖景区的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过,当时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特别之处,今天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西泠印社的信息后,我很想再去一次,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在这次小记者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着百廿年历史,传承中国文化的西泠印社,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不虚此行!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陆林辰辰
走近西泠印社
星期天下午,我们来到浙江展览馆参观西泠印社百廿展。在这里我了解到了西泠印社自1904年创立以来,走过了120年的辉煌历程,印社前辈们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宗旨,刀笔不辍,孜孜以求,在开创及传承诗、画、印等文化艺术领域,留下了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价值。
展览馆中的每幅作品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书法家们通过墨色的变化和笔画的精妙,用他们的心灵来创造出这些艺术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不仅看到了书法的美,还体验到了书法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我沉浸其中,惊叹于书法家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我也深深感受着这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和历史底蕴。
这次参观真是回味无穷!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刘宸轩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周日下午阳光明媚,我们走进浙江展览馆,因为这里正在举办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作品展。
进入展厅,青年篆刻名家金林西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西泠印社的“创社四英”和历任的七位社长。西泠印社汇聚了热爱书画艺术的人才,但是有意思的是社长之位经常空缺,从2018年到现在西泠印社又有五年没有社长了。金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因为西泠印社一直以来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要从中选出一位最德高望重的人当社长不容易,需要花很多时间。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西泠印社能够成为“天下第一名社”的原因吧。
金老师还带我们参观了画展、书法展和印章展。我发现书法展中不同书体有其特征:楷书方方正正,行书和草书线条相连,篆书和隶书看上去很古朴。虽然书体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很美。这就像我们做人,各有各的特点,不用按照别人的审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坚持不懈做好自己就能活出精彩。
商报小记者(丁蕙实验小学)林子弈
看方寸之间雅致
孤山不孤,西泠不“冷”。11月19日下午,我有幸打卡了西泠印社百廿成果汇报展、社员作品展和社藏捐赠菁华展。紧跟着青年篆刻名家金林西,我们瞻仰了无数名家作品,有玺印、书画、拓片、印谱、手稿等,边参观边学习了解篆刻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西泠印社的印章,方寸之间的雅致,融合了书法与雕刻,刚柔并济,是艺术与形体的完美结合。金老师告诉我们,用刀篆刻时以不伤害文字线条为准,巨印尚气魄,小印求工稳。
商报小记者(杭州市天水小学)宋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