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苗露)近段时间,银行存款的利率持续走低,记者走访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发现除部分农商银行、村镇银行外,目前大额存单产品利率已基本降至3%以下,且每期释放额度较少,甚至还有部分银行下架了此类产品。但储户对大额存单产品热情不减,购买仍需“拼手速”。
不过,让人颇感意外的是,在部分储户深陷“一单难求”的窘境时,浮动费率基金却悄然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大额存单产品额度紧张
记者走访杭城多家银行营业网点,大部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期限大额存单的利率确实较此前有所下滑,且额度也相对紧张,但储户购买需求未见减少。
一直以来,大额存单产品都因其收益较高、安全性强、流动性好等特色,成为储户的“香饽饽”。近年来,随着多次利率下调,大额存单产品的优势减弱,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销售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各期限大额存单产品利率与普通定存利率相差无几,还有部分银行已不再单独释放该类产品额度。
某商业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已没有大额存单概念,三年定期产品最高利率可以达到2.8%,1万元起存,但是额度有限,不定期发放,需要提前预约报名,在额度开放的时候进行抢购。
“存款利率下调将降低银行的存款成本率,缓解息差压力,但同时银行也会面临存款流失的问题,尤其是中小银行揽储压力将更大。”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
随着大额存单产品的收紧,部分银行推出特色存款产品,同时加大了存款替代产品的营销力度。例如,农业银行推出了“银利多”存款产品;北京银行推出“京惠存”特色存款产品,三年期利率是2.65%,5万元就可以起存。
同时,还有不少银行为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养老金专属存款的利率相对较高。保险储蓄类产品也在部分银行悄然上线。
刘银平认为,今年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稳步回升,整体业绩表现良好,如果存款利率继续下跌、理财产品净值不发生较大波动,部分存款资金有可能流入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之中,理财规模也将逐渐回升。
浮动费率基金喜讯频传
浮动费率基金的热销,给寒流中的基金发行市场带来丝丝暖意。
10月27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告,交银瑞元三年定开基金成立,发行规模达16.68亿元。据了解,该基金是首批将管理费率与业绩挂钩的三年定开基金之一,从投资者实际体验出发,费率水平双向浮动,将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深度绑定,是贯彻监管让利于投资者方针思路的积极实践。
截至目前,该基金是四季度以来发行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而从今年下半年发行情况上看,该基金的发行规模也已经挤入主动权益基金前二,仅次于今年8月发行的国金智享量化选股基金。
10月27日,与持有时间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景顺长城价值发现混合基金也结束募集,据说该基金的认购规模也已经超过10亿元。
Wind数据显示,在目前首批与投资者持有时间、基金业绩、基金规模挂钩的三类20只浮动费率基金中,目前还有2只产品正在发行,分别是富国远见精选三年定开和汇添富积极优选三年定开,两只基金的管理费均与业绩挂钩,拟任基金经理分别为蒲世林和张朋。
10月30日,与规模挂钩的浮动费率基金招商精选企业开启发行;11月1日,王君正掌舵的华夏信兴回报、刘伟伟管理的中欧时代共赢也将开募,两只基金的管理费分别与规模、持有时间挂钩;11月8日,拟由刘旭管理的大成至信回报三年定开开始发行,该基金管理费与业绩挂钩。
而何以广掌舵的浮动费率基金——兴证全球可持续投资三年定期开放也将于11月13日发售,管理费同样与业绩挂钩。该基金也是何以广入职兴证全球基金后管理的首只产品。
银行优化负债结构
谈及大额存单产品销售紧俏的原因,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较为充足,通过发行大额存单补充流动性需求较低。面对净息差收窄压力,多数银行采取提升活期存款占比、压降中长期存款占比的应对措施,优化新增存款结构,并逐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根据资金需求和资金成本的变化,及时调整存款结构,扩大来源稳定、低成本的核心存款比例。
而问及浮动费率基金,交银瑞元的基金经理杨金金表示,经过两年的调整,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自身完成出清,实现“剩者为王”,再叠加经济企稳复苏,以及部分优秀公司在下行期做的逆周期布局,会有相当多的细分子行业龙头依靠行业内生的出清和公司竞争力的提升,出现显著的拐点。
“近两年受投资环境影响,存款呈现出定期化、长期化的趋势,导致银行存款成本率居高不下,同时贷款市场利率不断走低,存量房贷利率调整落地,银行亟需引导储蓄资金从长期向中短期转移。”刘银平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