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的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自己

“刀锋战士”的飞驰人生

2023-10-23

“刀锋战士”在开幕式上表演。记者 沈达/摄

“勇气让我所向披靡,我用它划破生命的桎梏,梦想让我不畏崎岖,我的眼里只有光,向着光一直奔去”……昨晚,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的舞台上,两名“刀锋战士”短短3分钟的表演牢牢镌刻在观众脑海里,成为当晚的名场面之一。

从遭遇磨难、互相扶持、共同成长到奔赴光明,这一串舞台上的情感线索,由两人的真实经历所改编。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的飞驰人生,比舞台上的故事更精彩。

演的都是真实的故事、真实的自己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这段表演反映的是我们的真实经历,是我们真实心境的演绎。”现实生活中的潘俊帆与王广玉君亦师亦友,互为精神导师,两人走出人生的低谷后,在挑战自我的征途中,越挫越勇。

来自浙江温岭的潘俊帆如今是一名耐力运动员、励志讲师,人送外号“独脚潘”,他的微博简介里标注着“中国四级马拉松”大满贯、跑得最远的截肢者、首位截肢完成大铁的中国人、徒步中国九大地貌等关键词;来自山东的王广玉君是一名职业摄影师,也是中国假肢超级用户俱乐部秘书长,创办了中国假肢超级用户俱乐部,曾参与冬残奥会的宣传片拍摄。

“今年,我截肢满三年。潘哥截肢比我早,我截肢后在网上看到他的视频,很激动,原来穿上假肢以后还可以回归生活,甚至可以比以前做更多的事情。”王广玉君说,在潘俊帆的帮助下,他不仅认识了假肢,还获得更多正能量与生活的动力,一步步走出人生的低谷,更坚定了重新“奔跑”的决心。

接到亚残运会开幕式导演组的邀请后,两人在杭州先后进行了开幕式演出创作与排练,他们互帮互助的经历被编舞老师排入开幕式的表演中。

开幕式《勇向前》篇章中,两人的表演是重头戏。潘俊帆介绍,演出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鼓励受伤的他继续前行,第二阶段是互相鼓励、跨越障碍,第三阶段是共同努力、向光而行。”同步演绎的,是代表杭州的世界级非遗“金石篆刻”,刀刻石开的刻痕,与残疾运动员用坚韧和勇气划破命运巨石一脉相承。

潘俊帆,用一条腿挑战极限越野

很难将截肢者与马拉松联系在一起,然而,潘俊帆所完成的自我挑战,是绝大多数健全人都无法登上的高峰。

2015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潘俊帆的人生。在失去右腿、装上假肢后,他的心中燃起了挑战自我的斗志,先后参与多项极限挑战运动,用他自己的话说,想看看一条腿的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他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甚至采用“魔鬼训练法”,全方位训练自己的身体,既要适应假肢的存在,还要练就优质的体能。

2016年4月,他用一条腿完成了108公里的戈壁穿越;2019年,他报名参加国内首个最长距离、强度最大的专业极限越野跑比赛——八百流沙极限赛。尽管后来该赛事没有如期举行,但他以青海火星营地为起点、甘肃戈壁清泉为终点,把八百流沙历史上的两条赛道串联起来,穿过戈壁、沙漠、雪山、峡谷、高山草甸、胡杨林等不同地形。为了让自己的残肢更好地发挥作用,他准备了3副假肢,应对不同的地形。

那一次挑战,潘俊帆一战成名,成为腿部截肢者越野世界纪录保持者,被网友称为“刀锋战士”。他在微博上发布的诸多视频,记录着他的励志人生,“不信命运,才能改变命运,能眺望对岸,就能到达彼岸。”他也经常参与公益活动,为有同样遭遇的截肢患者普及专业知识,通过自身经历帮助更多截肢患者走出阴霾。

王广玉君,31岁那一年重启人生

正是潘俊帆穿戴假肢健步如飞的视频,让身处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下的王广玉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那一年,他31岁。

还能和以前一样生活吗?还能不能站起来?还能重新骑上最爱的机车吗?这是因意外事故截肢后躺在病床上的王广玉君脑海里不断重复的问题,他一直在寻找重新站起来的办法。直到他认识了潘俊帆与活出“硬核人生”的胡玉涛。

他们为王广玉君介绍假肢,带他了解专业知识,鼓励他走出低谷,终于让他重燃站立与奔跑的希望。

事实上,从伤口愈合到穿上假肢,这个过程充斥着疼痛与痛苦,刚愈合的皮肤和钢铁假肢组合在一起需要适应。然而,王广玉君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站起来了。从尝试穿上假肢到站起来,从蹒跚学步到跑起来,从尝试骑自行车到重新骑上机车,他仅用20天时间便完成从一个人生到另一个人生的转变。

如今,王广玉君像过去一样跑步、骑机车、玩滑板,重启了他的飞驰人生。作为职业摄影师,他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作为中国假肢超级用户俱乐部秘书长,他的足迹遍布全国,帮助更多像他一样因故截肢的人回归正常生活。记者 张雅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