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0

B 观念之争 冰雪消融待来日

预制菜卖得火爆,但有关预制菜的争论却从未停止。今年6月,在一对新人的婚宴上16道菜竟有7成是预制菜,引发舆论关注,而最近“预制菜进校园”一事又引发广泛讨论,9月22日,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但在人们心中,能否接受预制菜成为一个争论点。

消费者张兰介绍,自家外出吃饭的频率较高,平均每周都会有一两次,但家人对预制菜都无好感。“我们去餐厅吃饭,点菜时就会提前问服务员是否是预制菜,如果答案为是,我们就会换一家就餐。”

这样的情况在消费者中并不是少数。消费者潘德生发现,从今年开始,不少餐厅的上菜速度相较以往快了很多,一问原因竟是店里不少菜都用上了预制菜,这让他颇感不满。“我花了和以前一样的钱,却给我和以前不一样的味道,这让我很不满意。”而对于潘德生的不满,店内的服务员则表示,现在很多店里都用的预制菜,自己店里也只是随大流而已。

据调查显示,65.6%的消费者认为饭店、餐馆使用预制菜,应当提前告知。毕竟他们更不能接受的是,自己花着正餐的钱,却吃到了一桌子半成品。同时,更有53.2%的消费者反对饭店、餐馆使用预制菜,表示去餐馆就是想吃新鲜菜品。

天时苑6幢商铺的毛毛面馆是一家主打杭帮菜的老餐厅,也是一家典型的夫妻老婆店,老板娘“青青”在店里点菜打扫,她的丈夫则在后厨的烟火味中翻炒锅铲。“我老公之前是新开元的大厨,后来就自己开了这家店,因为他手艺不错,名气也慢慢起来了。”

对于预制菜,青青态度鲜明。“我们店里绝对不用预制菜的,大家来吃饭,吃的是菜的新鲜,也是我老公的手艺,预制菜拿回家热一热谁都会弄的。”和青青有类似想法的人并不在少数。“青邻餐厅”是一家专门面对老年人和社区群体的餐厅,负责人唐延胜是业内有名的餐饮人,经营过大唐海鲜等杭城有名的餐厅。“我对预制菜是持反对观点的,所以我的餐厅里也绝不会出现预制菜,前不久我刚和朋友讨论过,要在店门口挂一块‘本店承诺不使用预制菜’的牌子,这是我的经营理念。”

在直面消费者的下线端,预制菜面对的阻力极大,但在线上端情况有了质的区别。在一项关于每周购买预制菜的频率的网购数据表明,在年轻群体中,有51.0%的人每周网购1到3次预制菜,更有8.0%的消费者每天网购预制菜。

而在B端,预制菜正在资本的裹挟下攻城略地。据《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预制菜下游最大的需求就是来自餐饮行业,销售渠道85%以上集中于B端,全国70%的外卖商家使用料理包,连锁餐厅更是预制菜重灾区,在过去三年里,90%以上的餐饮企业出售半成品和预包装食物,包括海底捞、西贝、广州酒家、太二酸菜鱼、绿茶餐厅等店内也能遇见预制菜。

杭州一家连锁餐厅负责人用“餐饮行业不能没有预制菜”来表述预制菜对餐饮行业的重要性,他说:“连锁餐厅使用预制菜,就能在人力、店面租金、能耗方面节约很多成本,有专业调查机构统计过,预制菜能使餐厅利润率提升7个百分点。”

在紫玲珑餐厅大厨耿中翰看来,预制菜的观念之争的根本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配料的不放心和预制菜产品本身的良莠不齐。“预制菜行业目前没有国家强制标准,主要还是以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为主,此外一些餐饮企业,故意隐瞒使用预制菜的行为,则加重了消费者对于预制菜的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