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烧光350亿融资 威马成“危马”

破产重整能否帮助昔日顶流“重振旗鼓”

2023-10-12

商报讯 (记者 郭雨昕) 昔日的新势力顶流威马汽车如今已成“危马”,正在生死线上徘徊。10月9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新增了一则案件,内容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威马汽车)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身。随即,威马汽车提交破产申请、即将清算等猜测开始发酵。

自去年开始,威马接连经历裁员、关店、上市不顺等坎坷。对于外界的种种负面猜测,威马却表示自己“绝不躺平更不会倒下”。10月10日晚,威马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告知函》称,此次预重整申请旨在希望通过调整企业战略,解决财务债务问题,获得投资人参与重构和发展等展开积极自救。

威马一蹶不振 在破产边缘游走

天眼查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存在多条股权冻结信息。最近一条信息的被执行人为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冻结股权数额为60亿元,冻结期限自2023年9月27日至2026年9月26日,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除股权冻结信息外,威马汽车还存在2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达1.09亿元。经查询,以上案件均立案于2023年5月之后,最新一条信息的立案日期为10月8日,被执行金额为5216元,而被执行金额最高的一次立案于今年8月,金额超4千万元。

这些都只是威马汽车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威马频频传出降薪、停产、经销商大面积退网、港股借壳上市失败等负面消息,开心汽车的收购也面临不确定性。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威马汽车累计交付量不到3万辆,而今年该数值已经归零。目前,威马汽车的生存状况十分堪忧,生产、销售、售后服务这三大主要运营环节,威马都面临着巨大危机。

蔚小理的“前辈” 昔日顶流何以至此

2015年,威马汽车成立,成为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创始人沈晖更是新势力中少有的专业汽车人。沈晖30岁便出任世界头部汽车零部件公司博格华纳中国区总经理;2007年任菲亚特中国区总裁;2010年,沈晖加盟吉利,在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这宗世纪大并购中,立下大功。

乘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东风以及在沈晖个人能力的加持下,威马汽车一度成为“资本宠儿”,累计完成12轮融资,其已公布额度的融资规模累计达到350亿元,是IPO前融资金额最多的造车新势力。2019年,威马汽车以16876辆的交付量位居造车新势力第二,仅次于蔚来的20565辆;首款车型EX5共交付16810辆,居于当年造车新势力单车交付量之首。但这也是威马汽车最后的辉煌,随着新能源赛道分化加剧,此后威马汽车逐渐跟不上其他造车新势力。

在《公告函》中,威马汽车也谈到了如今陷入困境的原因:“近年来,因受疫情影响,资本市场不景气、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及获取经营发展资金受挫等客观原因影响,威马陷入了经营困境。”

不断自救 破产重整或为引资铺路

与外界唱衰声音相反,威马则将破产重整看作“重生”的机会。《公告函》中表示,通过这次预重整,公司将通过调整企业战略,解决财务债务问题。同时,威马汽车预重整将引入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投资人,以实现“重生”。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威马便不断寻找自救方法,而能否通过上市获取更多资金支持成为关注焦点。不过,从科创板到港股,再到与Apollo出行达成战略并购借壳上市,威马三冲IPO均未如愿。

今年9月,威马再遇转机。开心汽车宣布,已与威马签署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计划增发一定数量的新股并购其股东持有的100%股权。有观点认为,以增发新股的方式并购股东股权,实际上等同于换股的方式,让威马汽车“借壳”开心汽车实现美股上市。不过,开心汽车与威马签署的为非约束性并购意向书,这意味着仍可能存在变数。

回顾威马的落幕之路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竞争已进入急剧分化的关口。此次破产重整会将威马向前一步送向柳暗花明的新路径,还是退一步彻底堕入深渊、被市场淘汰,还是一个未知数。但较为清晰的是,留给威马自救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