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亚运 新杭州 新起点

杭州亚运会启示录

2023-10-10

演员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表演。 新华社发

彰显文明:带给市民的城市自信

“志愿服务是一项长远的公益事业,也是展示城市面貌,我希望用自己的热情向来宾展现杭州的爱意与温度。”身着青绿色志愿者服装的“小青荷”小乌说道。

小乌是杭州亚运会赛场上3.76万名志愿服务代表“小青荷”中的一个,他们经过层层选拔、专业培训,为亚运会的顺利进行提供充足、专业的服务保障,构建亚运“最美风景线”。

除了赛场内的赛会志愿者,赛场外还涌现着不同类型的城市志愿者。亚运青年V站521个点位上的1.37万余名志愿者为中外嘉宾、市民游客提供交通引导、语言翻译等服务;“武林大妈”等志愿服务队身穿红马甲,穿梭于大街小巷。

杭州亚运会共招募了148万名亚运城市志愿者。他们将参与社会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自愿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在这个过程中传递了自己的责任感,彰显自己的价值观。

不仅仅是志愿者,作为东道主的杭州市民,在整个杭州亚运会期间,表现出极高的素质。

每一个真诚微笑、每一声呐喊助威、每一次礼让问候,都体现出杭州人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准。这些友善的互动、热情的帮助,让来自八方的宾客带着美好回忆离开杭州。

一场亚运会,让整个社会奉献精神、道德素养、文明水平、社会责任感都得到了充分的锤炼。杭州市民展现了文化自信和城市自信,这种文明和自信深入人心,并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

以民为本:惠民亚运留住幸福感

每天下午,家住杭州拱墅区施家花园的陈伯都会去附近的健身场地打一会乒乓球。这块健身场地位于中河高架桥下和运河的交叉口,这里原来是运河边的荒地,如今成为了一处约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嵌入式健身场地,包括篮球场和乒乓球场。

这块多功能嵌入式健身场地,也是杭州市依托亚运会,充分利用城市的“金角银边”区域,打造成了老百姓“10分钟健身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河边、高架桥下、屋顶上、旧商场旧仓库里,以往这些被荒废的各个角落,如今被杭州充分盘活,开发利用成为各类运动场地。不仅有篮球,乒乓球、还能满足羽毛球、足球、排球、门球、网球、儿童篮球等多项运动的需求。

目前杭州已建成的嵌入式体育场地达三千多处,面积超百万平方米。政府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借亚运会契机,鼓励和推动全民健身。

未来,杭州将持续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提质增效,今年计划新增嵌入式体育设施面积35.4万平方米以上,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至2.8平方米以上,让更多老百姓享受亚运带来的红利。

早在去年5月份开始,杭州已经陆续将40个亚运场馆以免费或低收费标准向市民开放,此外,还有854所学校的室外体育场和260所学校的室内体育馆也实现了对外开放。

本次亚运会筹办充分考虑赛时和赛后功能需求,在亚运会结束后,这些亚运场馆将进一步可持续运营和利用,以保证亚运场馆惠民开放、活化利用、长远发展。

在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种民生,融入了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筹办亚运会的这8年时间里,杭州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环八横五纵八连”的城市布局加速形成;杭州地铁516公里全线网贯通,萧山机场新航站楼拔地而起,杭州西站建成投运,“城中村”改头换面,“老破小”修葺一新。

这8年时间里,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建成让人感受800年前的宋韵文化,杭州国家版本馆更是视觉和文化的完美统一,浙江文化“航母”之江文化中心也扬帆起航……

参加亚运会的八方宾客虽然离去,但一座更为美丽的城市却留给了杭州市民。

杭州亚运会在漫天的桂花花瓣中落幕,“数字火炬手”缓缓消失在夜空……在过去的16天中,我们同欢乐,共高歌。亚运杭州时间,将成为中国人永恒的记忆。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

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在致辞中说,本届亚运会精彩绝伦、令人难忘,取得了空前成功。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维诺德·帝瓦里评价杭州亚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亚运会之一”。

亚运会给杭州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和发展腾飞的契机。

杭州也有了一个新的起点——“亚运之城”。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也将实践在杭州人们建设更美家园的努力中。

亚运带来的激情如钱江潮水般奔涌,这激情将一直激励着杭州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不断开拓创新,勇于拼搏。

今天的杭州,正站在新起跑线上,再冲刺。这座美丽的城市,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