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风景线
家附近的公交车站多了临时线路,也多了志愿者,其中一位大伯引起了我的注意。
大伯的工作是一边举着公交站点提示牌,一边大声引导乘客。他不停地喊着:“到西浦路、音乐学院、美院象山校区的乘客,请往这边走!”上了年纪的他已经站了很久,看起来很疲惫,却依然不遗余力。这时,有位小伙子迅速走了过来,对他说:“大伯,您赶紧回家吃饭,接下来就交给我吧。”大伯笑着点点头,将手中的提示牌交给了他。那一刻,夕阳余晖洒下来,有一种仪式感:好像他们正在传递的不是一块普通的指示牌,而是一支神圣的亚运火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公交车来了,早已自觉排好队伍的乘客一个个有序上车。“叮咚、叮咚”,随着付款买票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大家依次入座。很快,车上坐满了乘客。这时上来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几乎在同一时刻,好几名乘客都站起身来。其中一名年轻人捷足先登,将老奶奶扶过来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开车了,请大家坐稳扶好!”司机礼貌地提醒着,车辆缓缓开动……
饮马井巷小学502班 郑睿洁
数字火炬手
数字火炬手高举火炬,从远方奔向“大莲花”。他跨越波澜壮阔的钱塘江,来到奥体中心上空,他的脚下生出金光,身后是一亿多人的计数牌。他大步跑上台向大家挥手。此时十九根火炬升起,象征着第十九届亚运会,预示着奋进不息,永立潮头的拼搏精神。
那么数字火炬手是如何形成的呢?背后的技术支持是杭州科技巨头支付宝。支付宝团队研发了一款能承载过亿人参与数字火炬的3D引擎,还基于AI数字人技术实现了千人千面。AI数字人通过58个控制开关,生成2万亿个形象,可以对真人拍照,一秒后生成数字人进行精修,包括发型、眉毛、鼻子、眼睛、嘴巴等,同时利用累计超过10万张照片数据实现数字人自由换装。
杭州亚运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中国风采,让全世界看到杭州,让全世界了解中国。
饮马井巷小学602班 陈梓煊
敢教日月换新天
1990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亚运会,那年我妈妈十岁。
回忆起当年,妈妈说当时流行的问候语是“你捐了吗?”我带着疑惑反问:“捐什么?这和亚运会有什么关系?”妈妈解释说,1990年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仅十余年,国力不强,需要民众捐款集资办亚运。那年我妈妈是五年级小学生,为北京亚运捐了2元人民币,准确地说应该是20角。妈妈说:“你要知道,在1990年你的姥姥和姥爷每个月的工资分别是五十多元和六十多元,他们也分别捐了6元,现如今一瓶饮料的价钱,当时那可是一个家庭月收入的十分之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对我而言就像是听天方夜谭里的故事。就这样,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33年前的9月22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点燃了亚运圣火。妈妈说当时整个中国为之沸腾,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
三十三年弹指一挥间,书上说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相似的是2023年,我也是十岁,同样也是五年级小学生。不同的是,不需要群众捐款,杭州投入亚运的就有42个体育场馆、108幢亚运村建筑;杭州亚运还使用了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物联网、VR、5G等世界最前沿的应用和技术。
33年,已不可同日而语,杭州亚运让我们看到了国富民强。
胜蓝实验小学505班 董笑宇
指导老师:毕瑶
爸爸变了
亚运带来的变化,我首先是从爸爸身上感受到的。
首先,我爸爸穿的服装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他穿的都是普通的衣服,可是亚运期间他换上了全新的亚运服装,在人群中格外耀眼。我看见他脖子上挂着工作证,上面写着:餐饮主管。我很好奇这个身份,爸爸告诉我,他负责曲棍球和盲人足球两个场馆运动员和记者的饮食。我不禁感叹道:爸爸,你责任好大呀!
爸爸回家的时间也变晚了。前阵子,他每天都要将近23点才到家,每天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实在太晚,他还会住在场馆附近的工作人员宿舍。我发现他两个眼圈黑乎乎的,像只大熊猫。
不过,爸爸也有不变的地方。尽管忙碌,他仍然坚持每天晚上跑十公里。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爸爸,你为什么每天那么辛苦还要跑步?”爸爸笑眯眯地对我说:“因为我要增强体质,更好地服务亚运呀”!
胜蓝实验小学502班 樊乐成
指导老师:吕莉
如果我是亚运小志愿者
作为这个城市的小主人,我能为亚运做些什么?我想成为工作在街头巷尾的一名亚运小志愿者。
我爱看书,平时经常会看各种类型的书:有杂志类、科普类、历史类、文学类等等。我也很爱写文章。当我出去游玩时,会认真观察每一个景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回来后呈现在文章里,我的作文曾刊登在报纸杂志上,也获得过各类比赛的奖项。所以,我可以做一名合格的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杭州文化和美景。
同时,我也是班里的英语课代表,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外国友人来杭比赛和旅行期间如果遇到困难和不便,擅长英语的我正好可以当一个小翻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如果有机会,我还想教他们学一些中文,把中国古老的唐诗宋词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之余爱上美丽和谐的杭州,爱上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希望有一天,成为亚运小志愿者的愿望能够实现。
胜蓝实验小学504班 杜忻宸
指导老师:戎戈
家门口的亚运场馆
我家门口就是富春江。在妈妈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富春江并不宽,最怕下雨,一下雨江水就会满出来,倒灌进村子,全家就得到亲戚家去避难。现在的富春江江水清澈见底,江边绿树成荫,还建起了游步道,非常漂亮。
三年前,江对面的姨婆家拆迁了,听说要盖亚运会场馆。这时,亚运会好像才真正跟我有了联系,期待着能在家门口观看比赛!
两年过去了,有一次,我在江边散步,发现对面的场馆已经亮灯了。在灯光的照射下,流线型的场馆呈现出大气又柔和的一面。在场馆前方,还伸出一只长长的“手臂”,爸爸告诉我那是水上运动中心的终点塔。比赛时,所有的技术人员和裁判员都会在这只“大手臂”里工作。“那我们在哪里观看比赛呢?游步道也站不了多少人啊!”“别急,你看游步道已经开始围起来施工了,到时就会变成草坪观赛区,有192亩呢。”爸爸指着施工牌说。
又过了大半年,场馆已经基本完工了。我发现在江上又建起了一座公望大桥,就像一只白鹤展翅横跨北支江。爸爸告诉我,为了实现富春江北支江“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政府把东洲大坝进行了拆除,建造了这样一座大桥,更好地迎接亚运会的到来。晚上,大桥上的灯光亮起来,真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鹤。
妈妈口中的一下雨就满起来的富春江再也不见了,小小的村门口也能举办盛大的亚运赛事了。
胜蓝实验小学602班 何语晨
指导老师:何素君
陪爸爸加班
周六一大早,我听到爸爸从房间里出来的声音,一骨碌从床上翻身下来,拦住爸爸,说:“爸爸,今天周六,你又得加班吧?”“是啊!爸爸不能陪你了,对不起啦!”爸爸歉意地摸了摸我的头。“你不能陪我,那我陪你吧!”“你陪我?”爸爸一脸疑惑。“对,我去陪你加班!”
来到亚运场馆,爸爸利落地换上工作服,然后把我安顿在一旁的椅子上。我的视线一直跟随着爸爸。只见爸爸迅速地奔向岗位,笔直地站立着,看到佩戴工作证的人员经过,就行一个标准的军礼;看到陌生面孔就礼貌地请他们出示证件;看到抬着重物的队伍经过,还顺手扶一把;手中的对讲机响了,又大声地回复着什么。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爸爸站在秋日依然火辣的阳光下,脸颊晒得通红,汗水沾湿了后背。我真担心爸爸会晕过去。我拿起身边的水杯跑过去,心疼地说:“爸,喝口水吧!”爸爸接过水杯,“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抹了把嘴角,笑嘻嘻地说:“女儿陪我加班真好,这水都格外甜!”我正想说点什么,只见爸爸把水杯往我手中一塞,大踏步向大门口走去……
胜蓝实验小学 605班 王若依
指导老师:陈海冰
这个加速器叫“亚运”
在正式迎来亚运会的这几年,杭州很认真,很努力,很尽心地让自己做得更好。
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替代了原来的民房;越来越多的地铁隧道在杭州的地底下交错,形成了一张庞大的独属杭州的“交通蛛网”;越来越多的商用广告悄然间被替换,亚运的口号和吉祥物随处可见。
为了迎接亚运,还专门改装了公交车站,里面配备了电视、零食贩卖机、空调。想坐公交车,可以直接扫码预约,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哪一条路,旁边还专门搭建了一个智能地图,杭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会在上面一一呈现。
无人巴士也颇为先进。它没有人驾驶全程由AI操控,晚上独自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而且它拥有最先进的北斗高精导航系统,自动侦测半径20米的物体,撞车几率几乎为0!
亚运会好似一个加速器,推动着大家向前,加速杭州的发展。
胜蓝实验小学604班 潘羽
胜蓝实验小学608班 徐畅
指导老师:王丽英 戴闻芳
奔跑
“一,二,三——四!”听,操场上响起了同学们铿锵有力的跑操口号,伴随着声音,是同学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每个班级排成四列纵队,沿着跑道,踏着节奏,奋力向前。这是我们学校特有的“迎亚运,绕地球跑步”活动。每天,在校内,我们利用早晨、课间操、课外活动等时间与老师们一起合理开展跑步运动;在周末,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和家人们一起奔跑。
看!大家一前一后摆臂,迈着匀速的步伐,身体微微前倾,越跑越快,像脚底生了风似的。我们在跑,风也在跑,跑过树下时,风摇下一树的花瓣。有的花瓣掠过脸颊,似小手轻轻抚摸,冰冰凉凉。有时,调皮的小花瓣还会攀上我们的发梢,好像要和我们一起运动。
几圈过后,喘气声不绝于耳,“呼哧,呼哧……”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脸热得通红,腿脚有点发软,脑袋耷拉下来,手臂也摆不起来了。同学们开始互相鼓劲,“加油,加油……”“加把劲,快到了!”大家便迈开步子,奋力向前。
我们在运动中健康成长,杭州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胜蓝实验小学406班 陈凯风
胜蓝实验小学508班 卢铭心
指导老师:朱燕萍 袁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