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 杨伊琳
当地时间9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公告,进一步延长429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豁免期限,主要涉及352项中国输美商品和77项中国输美医疗防护产品。加征关税豁免延长期限为3个月,由2023年9月30日延至2023年12月31日。
这352项中国输美商品包括:热辊层压机、水过滤器、净化器、车库开关器、动物饲喂机及其配件、电动机、电机速控器、传感器、阀门、铝制电解电容器、连接器、电镀锌阳极、二氧化碳分析仪及零配件、扫描仪、为空调或供暖系统设计的恒温器、聚乙烯薄膜、摩托车(轻便摩托车)、蟹肉、人造石墨、催化剂、氢氟碳化合物、人造纤维行李袋、丝绸面料、机织染色面料、聚丙烯纤维、无纺布、机动车后视镜、用于显微镜的彩色数码摄像机等商品。
这77项中国输美医疗防护产品包括:一次性塑料过滤器、一次性心电图(ECG)电极、超声波扫描装置、耳镜、麻醉面罩、印刷电路板组件、X射线检查台、X射线管外壳及其部件、多叶准直器、聚己内酯热塑性面罩、金属钠、粉状的一氧化硅、包含LED的指示面板、一次性手套、人造纤维无纺布、洗手液泵瓶、消毒湿巾的塑料容器、复式双目光学显微镜、复合光学显微镜、透明塑料面罩、一次性塑料无菌窗帘和罩子、一次性使用的听诊器盖、方形或长方形棉纱海绵、一次性血压测量袖套等。
请开展对美出口业务的企业认真查看公告内容,仔细核对税号和品目,及时与客户取得联系,做好相应的出口安排。
加征关税排除过程回顾
据报道,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依据所谓的“301条款”,对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进行加征关税。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政府决定对2200多项中国进口产品豁免加征关税,以减轻某些行业和零售商的负担。而这其中,绝大多数商品豁免已于2020年年底到期。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2020年12月,USTR决定对部分中国输美医疗防护产品的加征关税排除有效期进行延长,共涉及99项产品。此后,针对其中的81项医疗防护产品,USTR多次延长加征关税豁免期。直至2023年5月,USTR宣布再对其中的77项产品继续豁免加征关税至2023年9月30日。
与此同时,2021年10月,USTR宣布拟重新豁免549项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最终于2022年3月确认了其中的352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豁免。此后,豁免期被多次延长,直到本次最新的延期决定。
2022年3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发布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3月2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恢复豁免352项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加征关税,这有助于相关产品的正常贸易。中方始终认为,美方的单边加征关税措施不利于中国,不利于美国,不利于世界。在当前通胀持续走高、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形势下,希望美方从中美两国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早日回到正常轨道。
(此稿综合整理自浙江省贸促会官网等)
快讯丨前8月外贸数据出炉 汽车出口大增104%!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微降0.1%。其中,出口15.47万亿元,增长0.8%;进口11.61万亿元,下降1.3%;贸易顺差3.86万亿元,扩大7.3%。
按美元计价,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9万亿美元,下降6.5%。其中,出口2.22万亿美元,下降5.6%;进口1.67万亿美元,下降7.6%;贸易顺差5534亿美元,扩大0.8%。
前8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97万亿元,增长3.6%,占出口总值的58%。
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8492.7亿元,下降19%;
手机5135亿元,下降7.5%;
汽车4427亿元,增长104.4%。
出口劳密产品2.71万亿元,下降2.4%,占17.5%。
服装及衣着附件7452.8亿元,下降2.9%;
塑料制品4612亿元,增长1.4%。
展会丨这场国际大展即将举办!
邀请你前来参加
近日,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专员办公室联系浙江省贸促会,并告知第八届国际铝技术、机械和产品交易会(ALUEXPO)将于2023年10月12日至14日在伊斯坦布尔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交易会由土耳其铝工业家协会、土耳其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马尔马拉研究中心及冶金材料工程师协会主办,将集中展示最新的机械技术、设备、材料和服务,主要包括:
• 用于建筑行业的型材、板材和各种铝制品解决方案
• 用于汽车和运输行业的铝板、挤压材和铸件
• 用于白色家电行业的型材、板材和铸件产品
• 用于包装行业的铝箔和所有铝制品
• 用于国防和航空航天工业的耐用高性能合金铝材料
• 用于所有特定铝行业的各种铝产品
请有意向参加本次交易会的企业联系:
土耳其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专员办公室
邮箱:sanghay@ticaret.gov.tr
关注|这一“中国制造”全球爆卖!
又一大市场崛起!
在近年来火热的储能赛道中,便捷式小型储能设备受市场青睐,特别是在因能源危机缺电、限电的欧洲市场,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作为便携储能生产及出口第一大国,不少企业成为其中重要的产品供应商。
在广东深圳的一个生产车间,八条储能设备的生产线正紧锣密鼓地生产。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专供用户在移动空间和露营,以及部分家庭使用场景中做备电使用的移动储能产品需求持续增长,销往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市场的订单占到了全球订单的四分之一。
广东省深圳市某储能设备生产企业负责人王耀东介绍,在欧洲市场全渠道来看,上半年订单有超过同比50%的增长,在官网渠道有超过同比200%的增长。
王耀东还介绍,在他们公司销往欧洲的订单中,1-2度的便携式移动储能最受欢迎。此外,今年以来,欧洲市场对阳台户用储能产品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分析,欧洲的户用储能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我们在欧洲市场占比比较高,国产户用储能产业链比较完备,上下游联动是比较好的,对市场需求反应速度快,定向开发产品周期短,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
根据预测,欧洲户用储能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18%提升至2025年56%,全球户用储能渗透率在3年内也有望达28%。到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的市场规模将超过8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