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黄诗睿
在杭州读书的00后姑娘可可,自大学起就解锁了一个“隐藏身份”——一家私人蛋糕店的“云股东”。大一那年,同系学姐开了一家名为“Butterfly”的蛋糕店,在菜单研发阶段,学姐邀请了不少人进行试吃并提出产品口味改进建议,可可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已踏入大四的她,感觉自己参与了一场现实世界的店铺养成游戏。
所谓“云股东”,指的就是这些没有在店铺实际运营层面出资,但却渗透了店铺发展过程、在精神上“入了股”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像可可这样的“云股东”越来越多。不久前,这种不求回报“为爱发电”的现象还在小红书引发了#爱上帮别人赚钱的感觉#等相关话题讨论。
自从成为“Butterfly”的云股东后,学姐每每研发新品,都会先寄给可可试吃。可可还实地参观过学姐的蛋糕店工作室,并对店铺业务拓展等提出过建议,最后被成功采纳。“跟学姐闲聊时知道她的父母做卤味很有一手,我就建议可以在店内拓展‘冷吃’系列产品,还可以和蛋糕组成套餐售卖。现在这个系列推出也有一年多了,不管是袋装的卤鸭爪、卤鸡爪还是罐装的鸭肠和八爪鱼等菜品都卖得很好。学姐经常开玩笑说我是‘Butterfly’的大功臣。”
她还告诉记者,他们这些“云股东”和店主学姐有一个微信群,只要有“云股东”参与在内的新品上市,或者销量特别好,学姐就会在群里发红包,每个月初还会向他们汇报上个月的营业额,尽管不会得到任何分成,但是可可特别享受这种陪伴店铺成长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随着“云股东”的走红,现在社交平台上有越来越多店主开启了“主动模式”:“我在县城开了一家咖啡店,收益不是很好,已经快交不起下个月的店租了,大家有什么办法吗?”“我盘下了一家4平方米的小店,但是不知道做些什么,有没有人能提供一些建议?”在小红书搜索“云股东”,就能看到不少类似的帖子,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帖子受到了不少“云股东”的关注,评论数均已破千。
不难看出,与传统意义上要考察项目投资价值和未来发展前景、付出真金白银的股东不一样,“云股东”更偏爱来自小城市和初创店铺的店主,面对面临困境的店铺更是“不遗余力”。虽然不少店铺正处于起步阶段,但似乎已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云股东”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链接。中而在参与店铺发展的过程,“云股东”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