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周围三公里社交服”开始盛行

服装业深挖需求 做精细分市场

2023-09-07

“家周围三公里”社交服

商报见习记者 姚含烨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休息在家时,碰上出门遛狗、下楼丢垃圾或朋友来访,穿着睡衣不太合适,换一身衣服又觉得麻烦。事实上,这些以“家”为圆点的社交场景,正催生出家居服市场一股新的流行趋势——从满足睡眠、居家活动,到适应以家为半径的“轻外出”场合,家居服正在被重新定义。国内有厂家提出了“家周围三公里社交服”的概念,并以此获得了融资。随着生活方式的演变,服装行业迎来了更多消费场景及细分市场。在此背景下,品牌商们频频以“生活方式”提案者的身份,拓展品类创新路径。

瞄准细分穿着场景 家居服也是“社交服”

当家居服的功能半径拓展到家附近的公共空间时,它需要发生一些变化。今年6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家居服品牌“静韵”,就瞄准居家外出细分场景,主推“家周围三公里社交服”的设计理念。据了解,该品牌面向年轻群体,其产品以“超柔软”为关键词,从产业上游纺造端发力,将面料做得更软,普遍定价在100元—300元。

此外,该品牌注重结合穿着体验与感官需求,推出了适合夏季穿着的凉感家居服、加入扩香磁扣的“香薰睡衣”等产品,从体感和情绪维度出发,让消费者的使用场景有了更完整的表达。数据显示,2022年度,静韵成交金额超2亿元,近两年的复合增速将近100%。

值得一提的是,奢侈品品牌也在拓展家居服品类,并强调“可外穿”的产品亮点。例如,今年7月,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发布了全新家居服饰系列“Body wear”,作为该品牌首个平价系列,其在设计上对基础内衣单品进行升级,突出满足多元生活场景的功能性特点。

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家居服的认知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睡衣,而是希望产品兼具功能性、时尚性及社交属性,这大大增加了家居服行业的机会。“静韵”创始人肖锦鸿也表示,消费者需求升级背后,其实是广阔的市场空间。他透露,根据电商平台相关报告,国内家居服市场规模已达上百亿。

家居服市场虽然体量庞大,却面临“有品类、无品牌”的困境——即使是头部上市企业芬腾,其2022年营收也仅为12.85亿元。“专注家居服品类的品牌少之又少,且市场集中度极低,业内规模前五名公司所占市场份额总和不足10%。”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

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

成为“生活方式”提案者

其实,服装业已有不少品牌借“生活方式”之名,与消费者进行深度沟通。比如,成立于2012年的内衣品牌“内外”(NEIWAI)主张提供与消费者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相符的贴身衣物和周边产品,并以此为品牌核心理念。其创始人刘小璐认为,与消费者保持同样的观察和感受,是品牌塑造的最高守则。

作为“内外”的经典产品,“无尺码”内衣一直是品牌“销冠”,其天猫旗舰店数据显示,该系列年销量已超20万件。记者注意到,“无尺码”内衣单品定价149元,以不用选择尺码为亮点,采用高弹性面料,可满足各类人群的穿着需求。前不久购入该款产品的杭州女孩橙子告诉记者,“无尺码内衣外观设计简约,相比传统内衣,弹力大且不勒人,体感上更加自由舒适。”

记者了解到,“内外”自2012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完成8轮融资。作为从线上起家的品牌,“内外”近年来加速布局线下渠道,官网显示,其已开设近140家线下门店,覆盖全国超40个城市。另外,今年7月,其在新加坡落地首家海外线下店。

同样以生活方式为品牌定位的还有2016年创立于北京的Delicates,“从一件白T开始认真生活”是其主导理念。这家专做白T的服装品牌现已设计出百余种款式,其针对环保生活方式,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认为“一切产品皆可从白T中来”。

据Delicates主理人介绍,品牌重点考虑可持续性面料的应用,如一款由40%玉米纤维和60%棉花结合的面料,不仅可使产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还能在土壤中完全降解。此外,Delicates发起了白T回收计划,在每家门店设有“白T回收车”,提倡将旧T制成包袋、宠物垫等产品。

“当下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唤醒大家对于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意识,当然并非所有人会买单,但希望我们能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与‘可持续’商品互动的契机。”Delicates品牌主理人表示。

(请图片作者联系本报领取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