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认真阅读宣传页上有关防诈骗的内容

志愿者为温州路社区的老人们分享防诈骗案例
商报讯(记者 沈艳 实习记者 吕文鹃)出门打车、扫码支付、预约就医、缴纳水电费……如今,智能手机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着实为大家提供了不少的便利。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手机操作,让不少老年人在生活中犯难。昨天,“西湖阿姐”助老公益行的志愿者来到了拱墅区温州路社区文化家园开展公益活动,以讲座的形式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的常见功能,帮助他们解决“不会用、不敢用”智能手机的困扰。
“上周五社区就发了活动通知,我看通知里说教我们老年人用智能手机。因为我手机特别卡,所以特意过来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昨天下午两点,距离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王叔叔就赶到了现场。“我把我姐拉来,一起听一起学习,回头即使忘了怎么操作还能相互问一问!”据了解,姐弟俩使用智能手机已经两年多了,但依旧没搞明白手机中的常用操作。王叔叔表示,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手机运行速度慢。“手机刚买来时挺好的,现在不好使了,有时候相机打不开,有时候微信好友给我发来到图片点不开……”王叔叔吐露自己在使用中遇到的困扰,想请志愿者帮他想想解决办法。他的姐姐则在一旁打趣道,“打不开么,就换一个新手机咯!”
实际上,手机卡顿不一定要换手机,清理手机垃圾就能对运行速度起到一定的帮助。当志愿者得知王叔叔平时使用微信的频率较高时,便给他支招——清理微信缓存。“哎哟,难怪手机越用越卡,原来有这么多垃圾需要清理的啊!”当志愿者告诉王叔叔他的微信后台测算出手机的微信缓存达到4.8G时,他才恍然大悟。为了记住这些操作,他还在现场反复操作了几遍,直到自己记住为止。“这个操作好,一清完我的手机速度立马快了!”王叔叔满意地说道:“来之前我还担心自己记不住,没想到这么快就学会了,看来以后手机卡了我就得清一清垃圾!”
不只是王叔叔,不少老年人都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据了解,来参加活动的老人年龄在70岁到80岁之间,虽然使用智能手机的人也不少,但很多人使用的软件并不多。记者注意到,一旁的阿姨手机上只装了电话、天气预报、短信等几个简单的APP。此外,有些老人存在想学习,又不好意思的心理。“姑娘,用手机怎么打车?教教我。”讲座结束后,陈阿姨来到志愿者身旁低声询问。“去年,我带着小孙子去少年宫,在路边等了毛半小时都没打到车……”陈阿姨分享了自己此前在路边等车的经历,感慨道:“从那以后我就想学用手机打车,但孩子教了后我也记不住。有时他们觉得帮我弄好比教我怎么弄省事,搞到最后我都不敢再去问……”这次她有备而来,在志愿者演示时,她还戴上了老花镜,拿着纸和笔,用手颤颤巍巍地将重要步骤记录下来。
不只如此,预约挂号、手机缴费也是现场的老人咨询较多的问题。活动结束后,现场还有阿姨说:“我也想跟年轻人一样会玩手机,跟孩子们多点交流话题,但智能手机用了好几年还是用不明白,你们下次再有这样的讲座多来点!”另外,该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智能手机使用是老人的弱项。“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有2000多人,上周我们刚培训了相关功能,这次又来了这么多人,看来这样的讲座对他们来说确实很实用!”该工作人员说。
“西湖阿姐”助老公益行活动开展的初衷,便是消弭“数字鸿沟”,帮助老人更好地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便捷。活动开展一个多月来,已经帮助600多名老人解决智能手机使用的问题。接下来,“西湖阿姐”志愿者将继续深入社区,为更多老人提供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