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众瞩目的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正式亮相,全新场馆带来别样体验,浙博也迎来了又一次高光时刻。
据悉,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相当于3个武林馆区,展陈面积32012平方米,建筑高度59.9米。
“我们的展示空间有18个展厅,目前规划了15个,这些展览分布在负一楼到四楼,其中负一楼是互动性比较强的人文探索体验馆,一楼到二楼是通史陈列,三楼是历史文化层面的展览,四楼主要是书画艺术。”浙博馆长陈水华介绍。
之江新馆丰富的展览体系对浙江文脉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展示。历史卷帙浩繁,《浙江一万年》通史展展现了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序厅,浙江万年百件大事记以“之”字形依次展开,以时序为脉络,呈现浙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的高光亮点。“整个展览共有2000多件展品,占据了整个展馆展品数的半壁江山。”馆长陈水华表示。
除了“一眼万年”的通史展,此次新馆开张,还展出了此前轻易不示人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陈馆长告诉记者,“《富春山居图》原来是放在库房里不展出的,而在新馆中特设了富春山居人文数字馆,每年会定期展出一个月,一般来说是在开馆纪念月,即八九月份的时候。想来看的朋友们抓紧这一个月的时间,错过的话就需要等明年了。”
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博物馆,除了馆藏令人惊艳,好的观展体验亦不可少。
为了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完整地观赏到展品,之江新馆所有展厅都运用了一种“黑科技”——低反射玻璃。极高的清晰度,减少了光线干扰,大大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推出中英日韩阿多语种“云上浙博”语音导览小程序,让观众无需扫码,走近展品即可获取语音讲解,展品最高定位精度可达0.5米。
在新技术使用上,新馆结合当前技术实际水平和已有的工作经验,通过3D数字空间建模、数字孪生、实时云渲染等技术,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体验和全天候文化服务。
“之江新馆要做的,就是用通俗易懂的图文、便捷的导览手段以及先进的展示辅助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如裸眼3D、OLED透明屏交互、数字沉浸、电子沙盘、AR增强现实等给观众提供一个个观展‘台阶’,让他们不再感觉博物馆是‘高冷’‘看不懂’的,而是收获满满,爱上博物馆。”陈水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