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己,试图“远离中国商品”对民众和企业并没有好处 于人,至今未实质性改变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

雷蒙多结束访华,能为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新变化?

2023-09-03

8月2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新华社发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资料图)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8月30日,在与一名中国小女孩拥抱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结束了访华之行。

雷蒙多于8月27日抵达北京,开启为期4天的访华行程,她是今年6月以来第四名访华的拜登政府高官。此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部长耶伦和气候特使克里已先后访华。

目前,中美贸易额持续缩水,美国总统拜登发布行政命令限制美国主体对华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三大领域的投资,中美双方仍存在诸多经贸分歧。

雷蒙多此次访华被外界寄予厚望,那么,雷蒙多结束访华,能为中美经贸关系带来新变化吗?

◆访华目的

仍为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共识

2022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巴厘岛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

从布林肯、耶伦、克里和雷蒙多的职务和访华顺序来看,美国高官此轮访华潮基本是按照共识内容作出的安排。

只是此前,由于所谓气球事件等,美方变本加厉“开历史倒车”,不断刷新中美关系的下限,使得种种中美对话沟通一次次“推迟”。

接连访华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惯于“以利为先”的美国高官接连访华,显然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今年以来,美国通货膨胀加剧,经济复苏乏力,多家银行倒闭,还被惠誉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美联储最新研讨会报告指出,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产业政策调整等“脱钩断链”举措不仅并未真正实现对华“脱钩”,反而造成美国内消费品价格上涨,影响了其经济复苏。

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存在广泛共同利益,环顾世界,能帮助美国缓解经济金融难题的首选也就是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雷蒙多表示,此次访华前近150名商界领袖向她转达了一个共同信息,就是要与中方进行更多沟通。

远离中国商品并未带来美国制造业效率提高

“美国政府的对华贸易政策代价几何?”“德国之声”8月27日援引美国哈佛商学院学者劳拉·阿尔法罗和达特茅斯学院塔克商学院学者达文·楚的最新报告称,尽管美国减少了来自中国的直接进口,但经由产业链在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的再分配,中美的“间接供应链”联系依然完好,甚至有所加强。

报告指出,美国试图“远离中国商品”的做法甚至大部分是以牺牲美国的利益为代价的,在提高美国消费者支付价格的同时,并没有带来诸如美国制造业效率提高等红利。

CNN称,美国需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中国经济保持稳定符合美方利益。中国仍是美国最大进口来源,美方数据显示,去年两国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6906亿美元,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5368亿美元,占该国全部进口总额的17%。美国对华出口达1540亿美元,占美国全部出口总额的7.5%。美国企业在中国建立了庞大的制造网络,且高度依赖中国消费者。

从相关数据看,虽然中美双边贸易额在2022年创下新高,但中国已从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四。

◆中方关切

“泛化国家安全不利于正常经贸往来”

雷蒙多访华期间,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8月28日与其举行会谈,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和国务院总理李强在8月29日下午先后会见了雷蒙多。

王文涛重点就美国对华301关税、半导体政策、双向投资限制、歧视性补贴、制裁中国企业等表达严正关切。王文涛表示,泛化国家安全不利于正常经贸往来,实施单边、保护主义措施不符合市场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只会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美方多次表示不寻求与中方脱钩,希望美方将表态落在实处。

何立峰会见雷蒙多时,中方表达了对美方301关税、对华出口管制、双向投资限制等措施的关切。中美双方同意,应继续保持沟通,支持两国企业开展务实合作。

李强指出,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把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不仅严重影响两国关系与互信,也损害两国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将给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拜登政府一边期待沟通一边不放松打压

拜登政府一边期待加强沟通,另一边又丝毫没有放松在科技和贸易领域对中国的打压。布林肯在访华结束后不久就公开宣称,要“继续说中国不喜欢的话,做中国不喜欢的事”。与之同时,各种对华限制、打压政策仍在不断出台。

6月,美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以“采购美产品支持中国军事现代化、侵犯人权”等为由,将31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7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伯恩斯宣称美国重建在华情报网络方面取得进展,正努力构建强劲的人力情报收集能力。8月,拜登签署了“史上最严”的第14105号行政令,明确禁止美国主体对中国投资半导体、微电子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

事实上,类似行径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特别是在危及中国主权和安全的台湾和南海等问题上,拜登政府更是不断“挑事”,疯狂触碰中国底线红线。

甚至雷蒙多在出访前还表示,此行目的之一就是向中方解释美国保护关键技术的“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在出口管制等法规的执行上“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妥协的空间,甚至不容讨论”。

◆会谈成果

宣布建立新的定期沟通渠道

两国商务部长认识到中美在经贸领域开展开放和富有成效对话的重要性,宣布在中美两国商务部之间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双方成立了一个工作组,由中美副部长级和司局级的政府官员组成,并有企业代表参加,以寻求解决具体商业问题的办法。工作组将每年举行两次副部级会议。两位部长同意经常性沟通,每年至少会见一次。此外,双方还启动了出口管制信息交流机制,作为解释各自出口管制制度和改善沟通的机制。双方将按照各自法律,就出口管制信息进行交流。

雷蒙多对这一“重要开端”表示欢迎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30日报道,雷蒙多30日对中美双方控制紧张关系的“重要开端”表示欢迎,同时呼吁“重视美国企业的市场关切”。

她是在结束中国之行前数小时发表上述讲话的。此行促成了有助双边沟通的工作小组的成立。

报道提及,雷蒙多是近几个月来访问中国的第四位美国高级官员,也是五年来首位访华的美国商务部长。她见证了一个新工作组的成立。

事实上,此次雷蒙多访华之前,美方已经释放了一些信号:将涉及锂电池、半导体产业的27家中国实体移出“未经验证清单”。雷蒙多的来访,更是让双方紧张的经贸关系释放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有美媒称,雷蒙多是拜登派出的“压轴”访华官员,中美商务部长约两小时的会谈谋求在逆境中稳定和促进这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商业关系,并为两国领导人可能于11月举行的会晤铺路。

◆未来预期

不愿因放松对华关税而被选民视为对中国软弱

对于中方而言,美国对华“贸易战”以及对华出口管制是主要关切。

不过,拜登政府至今没有实质性改变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惩罚性关税。拜登政府决策层在这一问题上仍存在分歧,财长耶伦倾向于取消,沙利文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倾向于维持关税,雷蒙多的立场接近于后者。拜登政府在关税问题上采取了“拖”的策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主导的关税审查仍在进行,在今年年底前或有最后结果。

应该看到,关税问题在美国成为政治问题,尤其是在2024年美国将举行大选的背景下,拜登和民主党方面不愿因放松对华关税而被美国选民视为对中国软弱。

让“螺旋式下跌”趋势“刹住车”仍道阻且长

尽管近期美国高官掀起一股访华潮,两国关系确实出现了一些止跌企稳的迹象,但美国对华对抗、竞赢、遏制的思维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要让中美关系“螺旋式下跌”趋势彻底“刹住车”,仍道阻且长。

8月22日,雷蒙多访华消息公布数小时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沙利文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雷蒙多访华将传递一个信息,即美国不寻求与中国脱钩,但重点是在继续保持美中经贸关系的同时,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并与盟国和伙伴一道确保供应链韧性。

拜登政府“现代产业战略”的聚焦点是半导体(也称芯片),它对于美国维护经济、技术和军事霸权地位至关重要,这也成为美国商务部的优先任务之一。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表示,最终我们要看雷蒙多此次访华后拜登政府会不会以“去风险”为幌子继续对华蛮横施压,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抛弃歧视性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不可能因重要人物访华就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文表示,坦率地讲,中美关系不可能因为一两个部长或其他重要人物访华就发生根本性改变,能够“止跌企稳”就已非常好了。因此,处理中美关系,我们要保持平常心,没必要“逢美必反”“谈美色变”,也没必要过于乐观,放平预期即可。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美国没有力量扼杀中国,中国也不可能那么脆弱被杀死。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如果完全把中国搞崩溃了,对美国也没有长远好处。包括美国商界在内,其实有相当大的利益阶层非常害怕中国真的崩溃了,或者像俄罗斯和伊朗一样彻底和美国翻脸,这是美国无法承受的重大损失。

其次,美国的目的是想让中国成为“千年老二”,永远不可能超过它,并把中国市场拱手相让,成为美国商品的倾销地和廉价商品的供应者,成为美国最大的美债持有者。这样就可以确保美国的永久霸权地位。换句话说,美国就是想让中国成为“大号的日本”或者“大号的英国”,服务于美国的霸权。

从这些角度看,美国既希望在中美关系中占据主导力量,摁住中国的崛起势头,又希望在对华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在深入剖析了美国的战略心理后,我们就明白了它为什么频频派高官来安抚中国了。

(信息来源:新华社、环球时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长安街知事、长安观察微信公众号,中国新闻周刊、人民日报海外网、华夏时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