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人俘虏63名英军,曾获周总理亲自赠枪

2023-09-02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苏制冲锋枪。70多年前,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雪马里战斗中,一名“孤胆英雄”手持这支枪俘获了63名敌人。

这名“孤胆英雄”名叫刘光子,1921年出生在内蒙古,25岁入伍参军。解放战争期间,刘光子随部队先后参加过太原战役、兰州战役等战斗,先后两次荣立战功。1951年初入朝作战,时任志愿军第63军第187师第561团1营2连班长。

1951年4月初,志愿军司令部认为敌人进占三八线以后还要继续北进,而且以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可能性为大。

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副部长齐德学说,美国人想打到平壤、元山一线,也就是39度线,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打破其正面进攻。

4月6日,志愿军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抢在敌人登陆之前,志愿军实施反击战役。

第63军军长傅崇碧主动承担右翼突击任务,要将英第29旅和美第3师分割开来,并将英第29旅歼灭。

4月21日左右,在临津江北岸构筑了工事,准备发起第五次战役。临津江是一条比较大的江,有潮汐性,晚上潮水能低到只有一米多深,白天涨水时可能涨到三米多深,正利于我们晚间突破临津江。

4月22日夜里9点,第63军突然发起攻击,第561团迅速突破临津江,占据了敌人的两个据点,俘虏敌军100余人,并缴获两辆坦克。

4月23日凌晨,刘光子和战友们攀上陡峭的山崖顶峰,从山上向下攻击,使山下守敌一个连腹背受敌被歼灭。

志愿军占领了绀岳山,控制了江南第一个主要制高点。第187师师长徐信调整部署,一场围歼战随即打响。

雪马里,位于临津江南岸4公里处,地势偏高,可俯瞰周围好几条重要公路,是揳在临津江南岸的一颗钉子。

刘光子他们要围歼的雪马里守敌,是英第29旅“皇家格罗斯特营”及配属炮连、迫击炮连,及坦克分队约1000余人,实际上已是一个团的编制。

“格罗斯特营”是英国的一支王牌部队,已有150年的历史,在1810年征服埃及的殖民战争中曾突出重围,转败为胜。他们被英皇授予刻有皇家陆军字样的帽徽,称为“皇家陆军双徽营”。

4月24日拂晓,围歼雪马里守敌的战斗打响。志愿军第187师采取正面攻击、多路迂回穿插、用较大兵力断敌退路的战法,将英第29旅“皇家格罗斯特营”死死地包围在雪马里地区。

“皇家格罗斯特营”陷入重围,远在东京的“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坐不住了。他乘坐飞机抵达朝鲜,紧急开会研究解救方案。随即,美国空军直飞雪马里,给“皇家格罗斯特营”空投补给。

“联合国军”菲律宾营、美军第65团和南朝鲜军第12团在飞机、炮火支援下,以坦克引导,分三路向雪马里进攻,但都被刘光子所在的第561团及兄弟部队以顽强的阻击击退。

4月25日上午8时,第187师向“皇家格罗斯特营”残部据守的高地发起攻击,一举切断他们的退路。

刘光子带领两名战士冲上一个小高地隐蔽起来,监视山下的公路,防止敌人逃跑。不久后,他们发现八九个“皇家格罗斯特营”士兵偷偷摸摸钻进了树林。刘光子让两名战士掩护,自己悄悄跟随。趁敌人不备之时,他将一颗手雷扔向敌群,并顺势向山下滚去。

看着漫山遍野黑压压一片的敌人,刘光子担心他们反抗,端起枪就朝着天空扫了一梭子弹。

“一班向左,二班向右,三班跟我冲!”他制造了一个氛围,让敌人的感觉是好像有好多人。他这面哒哒哒打一梭子,又跑那个山头打一梭子。

时为英军皇家格罗斯特营士兵的比尔·福克斯回忆:大地在震动,我们起身背靠着背,四处张望,一下子就看到了中国士兵的脸,然后我们就叫着“投降、投降”。

把敌人震慑住后,刘光子就让所有俘虏都过来集合,清点人数发现共有63名英军俘虏。

雪马里一战,志愿军歼灭英第29旅“皇家格罗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坦克连,击毙敌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名,俘虏敌副营长以下459名。

1951年底,志愿军司令部授予刘光子“孤胆英雄”荣誉称号,并记一等功。1952年,刘光子荣获朝鲜“十级战士勋章”和“二级孤胆英雄”称号。

1960年4月18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民兵代表会议。继1953年从抗美援朝战场归国后,刘光子再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总理将一把半自动步枪赠送给刘光子。

1996年7月7日,刘光子因病逝世,享年75岁。刘光子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是志愿军战斗精神和军人血性的集中迸发,成为河套大地上人们的精神高地!据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