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严斐 夏莹 通讯员 吴青
这两天,杭城各小学都在举办迎新典礼。现场,有老师发现,六年级的哥哥带着一年级的弟弟熟悉校园,四年级的姐姐牵着一年级的弟弟在校门口与妈妈挥手道别……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施行,迎来了一波“生育高峰”。今年上小学的适龄儿童,恰好是2016年9月1日—2017年8月31日出生的。也就是说,这批“全面二孩”政策下出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了。正因此,这学期开学,校园里才出现了不少“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上学”的场景,有些学校还特意安排了“亲哥亲姐”给“亲弟亲妹”当入学志愿者熟悉校园的融入方式。
二孩同校,家长坦言,无论是入学前准备,还是入学后孩子在校的情况,心态上都更为从容。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引导与教育孩子呢?
新生入学 有哥哥或姐姐带领
“小朋友,你身上这件校服是你的吗?”
“是姐姐的!你看,我姐姐来接我了!”
前天早上,丁兰二小校门口, 校长陈卫群一眼注意到了一个新生小姑娘,穿的是学校五年前的红领校服。据悉,小姑娘名叫张芸菲,有个同校读六年级的姐姐。当天,姐姐作为迎新志愿者,陪同妹妹熟悉校园。
在丁兰二小,像张芸菲这样第一天到校,有“亲哥亲姐”陪伴的一年级新生并不在少数。据学校统计,今年入学的新生中,有39名新生的哥哥或姐姐目前在学校就读。
“我感觉挺激动的,也很新鲜,我和妹妹都上小学了。”六年级学生胡瑞阳早早地到学校,迎接自己的新生妹妹,“我还是有点担心的,妹妹的幼儿园同学都没有跟她一个班,怕妹妹在班里跟小朋友们说不上话,我先陪她熟悉一下也好。”
除丁兰二小外,记者随机询问了杭城其他的一些小学,发现被问到的学校都有这种情况,且为数都不少,大多在两位数以上。
文澜小学新生报到时,有老师注意到,自己现在班里在读同学的家长,笑嘻嘻地带着小宝前来报到。“今年,同集团的文澜二小新学期投入使用,统计下来,算上文澜小学的新生数量,比去年多4个班,兄弟姐妹同校的有30多组。” 文澜小学教务处副主任黄曦告诉记者。
文海第二实验学校目前只有四个年级,但兄弟姐妹同校的也有15对之多。
两孩同校 入学前准备更为从容
叮当妈家有一儿一女,都在文澜实验学校就读。新学期,儿子上四年级,女儿一年级。
“同在一个学校,二孩入学确实少些焦虑。”在新生家长群里,叮当妈发现,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在学校的一日安排有很多一头雾水,比如中午有没有午休,吃午饭是怎么安排的等等。而这些问题,叮当妈已经了如指掌。
与此同时,入学前的准备也更从容了。叮当妈回忆,哥哥上一年级时,前期准备的时间都花在买东西上了,“现在明显坦然,就等着开学前老师发通知,根据清单查漏补缺,一般添一些美术工具就可以了。”
廖君诚妈妈在老二入学时也明显感觉比老大从容许多,相比哥哥上一年级那会儿,弟弟入学感觉毫无压力:“有了哥哥的经历,作为家长,对于学校的氛围、文化都很熟悉了,一点都不焦虑;对于弟弟而言,开学当天有哥哥陪着一起熟悉校园,还能有什么问题?甚至哥哥的班主任,因为家访的缘故,弟弟都是认识的……”
虽然目前因年级不同,到校与放学的时间也不同,但这只是暂时的,“等课后服务开始后,放学时间就一样了,到时候兄弟俩可以一起回家,我如果临时有事接不了,有哥哥在,也就不用担心了。”廖君诚妈妈说,学校离家也不远,步行大概十几分钟。
照顾弟妹 也是哥姐成长机会
二孩同校,在丁兰二小校长陈卫群看来,这是一件很温馨的事。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这份温馨,开学前,学校特地安排了“亲哥亲姐”作为志愿者,在新生入学当天,能陪在弟弟妹妹身边,带着他们一起熟悉校园。
后续,学校还会通过班会课等形式,对哥哥姐姐做好指引,让他们能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学习,一起参与活动,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一起健康成长。
此外,也有学校校长提到,会在学后托管上有所体验。如,假如两个孩子有共同的兴趣爱好,那么,在选课时,会尽可能将两个孩子安排在一起。
更为重要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互相关爱也是一个人难得的亲情教程。中国古代启蒙教材《三字经》和《弟子规》,都将“孝悌”摆在首位,孝自然是对父母长辈而言的尊敬,而悌则是对兄弟姐妹同辈的“友爱”。独生子女成为主流以来,兄弟姐妹之间的互亲互爱,因唯一的“宝贝疙瘩”成为家庭的中心,被宠成“小皇帝”“小公主”,唯我独尊、我行我素、自私自我而荡然无存,无从感知。现在二孩、三孩的回归,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对孩子的亲情教育来说,或许可以补上重要一课。
学会放手 让大宝和二宝互相成就
对于家长而言,陈卫群认为,也需做好引导,同时学会放手。
那么,如何引导与放手?“引导大宝爱护二宝、树立榜样作用;引导二宝向大宝好的方面看齐;相信孩子,放手让二宝在大宝的陪伴下,尽快地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
二孩同校,叮当妈老早有了打算——让两个孩子同频。“以前哥哥写作业的时候,为了让妹妹不打扰,有时会带开玩耍,哥哥就会心里不平衡,嘟囔着怎么妹妹不用做作业。现在好了,等妹妹开学进入学习状态了,也会陆续有学习任务需要完成。有时我说100遍,不如他们自己体验。”叮当妈说,两个孩子已经口头约定好写作业的“地盘”,一个在房间,一个在书房,互不打扰。
如果出现矛盾怎么办?叮当妈觉得,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烈,她的做法是随机应变,尽量让两个孩子平等协商。“可以给大宝更多信任,让他去想办法协调和处理。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让孩子发挥他们自己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