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苗露) 暑假时光所剩无几,但游客出行的热情仍未降温。伴随着近期旅游产业的强劲复苏,作为“文旅+”重要业态的主题乐园再次进入投资者的视野。前段时间,潮玩品牌泡泡玛特透露了旗下主题乐园的新动态,并表示乐园已处于最后收尾阶段,“将于9月下旬正式开业”。
提及主题乐园,迪士尼与环球影城的成功无疑为“IP+旅游”道路提供了优秀模板。近年来,随着国内的主题乐园产业日渐成熟,主题乐园类上市公司业绩也频频透出暖意。
做“盲盒”的也要开主题乐园
近日,在2023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上,泡泡玛特城市乐园(POP LAND)首次对外曝光。泡泡玛特城市乐园总经理胡健对外阐述经营乐园的心路历程,并表示目前正处于最后收尾阶段,“将于9月下旬正式开业,地点在北京朝阳。”
话题一出,粉丝们惊喜不已。网友笑称,做“盲盒”的终于要对公园下手了。
事实上,泡泡玛特的“乐园梦”,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初。彼时,乘着“潮玩”东风,泡泡玛特董事长兼CEO王宁在当年分析师会议上首次公开透露,公司正计划逐步发展主题公园,但当时“只是个概念阶段”。2021年9月,泡泡玛特首家全球概念店在环球影城开业,被业界认为实际是“乐园初探水”。
此后,泡泡玛特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朝阳公园授权泡泡玛特使用园区内“欧陆风韵”项目及其周边街道、森林。
业内人士分析,泡泡玛特此次对于主题公园的尝试可谓“标新立异”,其建设初衷或源于泡泡玛特此前不断尝试的门店体验,让消费者更深入地感受泡泡玛特的品牌文化。自2021年开始,泡泡玛特先后开设了上海迪士尼店、北京环球影城店、全球旗舰店、泡泡玛特壹号店等特色门店,让消费者能够在门店获取更多快乐。而公园拓展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元素,也展示了城市的文化风貌。公共空间的改造升级,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活力,也塑造了市民游客的生活方式。
“IP+旅游”模式火热
近期,杭州富阳区发布一份文件,提到当地计划引入“常州恐龙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几乎同期,安吉也官宣,将在天子湖镇新添一家大型乐园,涵盖配套酒店等总投资13.5亿元。
自年初以来,浙江各地掀起了主题乐园投资建设热潮,比如在温州洞头启动“梦幻海湾”项目建设;衢州衢江区和龙游县,六春湖项目正式开工……而这样的现象并不只发生在浙江,全国各地都不约而同地掀起了“文旅+”热潮。
回顾中国主题乐园发展的轨迹,除去最早一批地产商主导的“文旅+居住”项目外,影视公司无疑是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8年7月,华谊兄弟投资35亿元的苏州电影世界投营,成为国内首个华语电影IP主题乐园。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升级,“影视”与“乐园”的联动日益紧密。由于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火,中国电影方面在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其正在筹建中国科幻电影乐园,以《流浪地球》系列科幻电影IP为核心,打造一个充满奇幻、冒险、体验和互动的旅游娱乐园区。据悉,该项目计划落地北京市怀柔区,毗邻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
伴随热潮兴起的,是乐园经济的火爆。从携程门票数据来看,今年暑期,上海水上乐园门票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近80%。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深坑海洋水世界、逸景冲浪水上嘉年华等景区人流量较高。
行业复苏的直接表现是上市公司业绩的修复。华强方特日前披露的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8.7亿元,同比增长43%;净利润2.9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打破了2021年以来持续亏损的态势。华强方特表示,文旅行业正在快速恢复,运行态势逐步向好。
宋城演艺一季报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旗下景区演出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70%,可比口径下恢复至2019年的85%;游客接待量达到2022年的近3倍,可比口径下恢复至2019年的近90%。
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主题乐园行业2019年市场规模已达到469.97亿元,过去10年CAGR(年复合增长率)为11.19%。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03.83亿元,2020年至2025年CAGR达到15.88%。
乐园经济的火热也体现在了市场表现上。昨日,景点及旅游板块保持涨势,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1只个股中有19只上涨,截至下午收盘,成分股中*ST西域、祥源文旅涨幅超3%,天目湖、*ST雪发、长白山涨超2%;人工景点板块也表现不俗,宋城演艺收报12.11元/股,涨1.68%,曲江文旅涨幅1.22%。
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国内主题乐园市场仍然处于高速增长的红利期,但在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下半场,优胜劣汰的力度将远比想象中更激烈,缺乏创意主题IP支撑、缺少更新迭代能力、筹划设计罕有特色亮点的主题乐园迟早会被市场所逐步淘汰,那些规模大、品质佳、内涵丰富、创意突出、衍生消费项目多的主题乐园,将会迎来更加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