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非遗桐君传统中药文化 代表性传承人申屠银洪
商报讯 (记者 张宇帆) 桐君山林木葱郁,景色秀丽,是富春江畔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中华医药鼻祖胜地。据申屠银洪介绍,相传黄帝时,有老者结庐炼丹于此,悬壶济世,分文不收。乡人感念,问其姓名,老人指桐为名,乡人遂将其称之为“桐君老人”,而山也以“桐君”为名。
而在桐君山石壁上,便记录着这个故事。“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问君君不语,指木是何年。”这首元朝俞颐轩的诗既描绘了桐庐景色之美,也展示出桐君老人采药治病的美好传说。
桐君山作为丰厚中医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自唐宋以来,便引得历代文人墨客纷纷驻足,留下了大量诗文书画作品。崖壁上的13处摩崖石刻,至今保存。据悉,这13处摩崖石刻远自唐代、近至民国,分别为位于南侧横路下14米陡壁、横路上山蹬道交叉处上首路旁、合江亭前路旁岩壁等地。其中最大的石刻是南麓濒水处的“古桐江山莆田吴绅书”周有边框,长2.8米,高0.8米。
此外,桐君山还保存了一些碑刻,在仙庐古迹有天顺三年的《敕赐义民何克澄输粟免差碑记》、嘉靖三十三年的《晓谕愚民碑》、万历十五年的《抚按酌定赋役规则碑》等,最早的“紫竹林石匾”为贞观八年,距今已近1400年。而现当代的名家碑刻如叶浅予先生亲自书写的《富春画苑记》和黄苗子撰书的《画家叶浅予碑记》等作品也不在少数。
申屠银洪表示:“这些摩崖,有丰富的书法艺术价值、考据价值、金石学价值,其中南侧绝壁上的‘唐宋同拓’摩崖,历来被称为‘文史价值最高’的摩崖石刻;而南麓濒水处的‘古桐江山’,为桐庐县清以前单字最大的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