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情局长重建对华情报网的嚣张表态下藏着什么

国家安全部成立四十年来首次开通官微 一张全民反间防谍的大网已经悄然拉开

2023-08-06

7月2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表示,CIA目前在中国设有特工。

反间谍法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1983年7月1日,国家安全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国家安全机关现象宣传片《有我》截图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8月1日,国家安全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出第一篇推文。此前一天,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正式亮相。

这是国安部成立40年来,首次在互联网开通官方发布平台。

国安,一直属于隐蔽战线。国安部官微此时“高调”亮相是出于什么考虑?一上线为何马上聚焦反间防谍?揭开神秘面纱的国安部又为何特别强调全社会动员?

◆官微亮相说了些啥

将通过案例增强全社会反间防谍意识

1日、2日,国安部官微连续“日更”了两篇推文。

第一篇推文《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指出,当前,反间谍斗争形势严峻复杂。文章明确表示,国家安全机关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运用“报网微屏端”全媒体,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家安全敌情教育和法治宣传,加强以案释法,通过典型案例教育群众,增强全社会反间防谍意识,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第二篇推文《依法惩治间谍行为与尊重保障人权并重》对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关于依法惩治间谍行为,完善间谍行为界定、健全反间谍安全防范体系、完善反间谍执法保障;关于尊重保障人权,严格规范执法活动、充分保障救济权利、强化反间谍工作监督。

3日,该公众号重磅推出国安机关形象宣传片《有我》,并发布《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怎么办?国家安全部有关部门负责人答记者问(一)》。

同时,民众通过国安部的微信公众号,可以一键直达“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平台”,受理范围包括个人和组织发现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情况线索举报。

◆隐蔽国安认识一下

“国安宣工作室”逐步走向台前

1983年7月1日,国家安全部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因工作需要,多年以来,国安警察很少在媒体公开露面,但近年来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国安宣”频频走向台前。

2021年1月,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国家安全部新闻办首次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出现在《法制日报》的报道中,国安部新闻办详细介绍了国家安全机关的情况,官宣了招募渠道,并揭秘了几位隐蔽战线英雄的事迹。

“国安宣工作室”也在当年1月上线。2021年至今,已有多部(幅)署名为“国安宣工作室”的海报、宣传片发布。形象宣传片《有我》就是其中的一部,片中回顾了多个隐蔽战线为巩固和捍卫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参与的事件,包括1997年香港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以及2021年“晚舟归航”等。

此外,每到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前后,国安机关在公布一批危害国家安全典型案例的同时,也会通过媒体报道公开一些隐蔽战线的英雄事迹。

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复杂程度明显加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反间谍工作“只做不说”或“做多说少”的局面为什么会悄然改变?

今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明显加大,要加快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更加注重协同高效、法治思维、科技赋能、基层基础,推动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

“汇聚强大合力、争取工作支持”被视为国家安全部逐渐“走向台前、对公众发声”的信号。

7月1日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正式施行。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国家安全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立法。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对反间谍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出了系统性要求,其中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应当根据反间谍安全防范形势,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反间谍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中国反间谍行动纳入法治化轨道,反间谍成果展示日益透明,体现出与大国竞争相称的成熟与自信。反间谍行动成果的常态化公布,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反间防谍屏障,既震慑仍躲在暗处的间谍,又教育公众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反间防谍的人民防线。

◆反谍形势严峻复杂

多起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先后披露

2020年4月,国家安全部新闻办对外披露了多起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云南某学校退休干部肃某主动与境外敌对分子勾结,密谋策划通过开展暴力行动颠覆我国国家政权,并策划抢夺驻军弹药库,但在暴力行动实施前就被国家安全机关全部抓捕归案。

曾任我国某航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的王丕宏及其妻子赵汝芹,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涉密项目的研制,两人均为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他们向单位隐瞒情况、伪造材料、私自申领因私护照,并通过移民中介公司办理移民某西方国家的全部手续。2002年春节期间,两人携子秘密前往该西方国家,对我国军事安全、科技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同样犯叛逃罪的苗敬国,曾任我国某国防军工研究院技术人员,在2003年擅自携妻儿离境赴某西方国家滞留不归,并于2007年加入该国国籍。

上述三名人员目前已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均已获刑。

另一起间谍案中,涉案人员张建革是我国某军工科研院所高级科研人员,研究领域涉及我国军方重要武器装备和尖端武器的研发。在赴西方某国访学时,张建革与该国间谍情报机关人员结识,在对方重金利诱下,张建革回国后开始为其搜集我国军工情报。就在张建革准备出逃时,被国家安全机关人赃俱获。经过审判,张建革因犯间谍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还披露了多起间谍案。

例如2021年4月15日披露的李亨利案,直接针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插手香港事务;10月31日披露三起危害重要数据安全的案例,深刻展示大数据环境下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2023年4月15日披露的赵学军间谍案,其被境外间谍机关拉拢的地点、手段等均交代清楚,是一起典型的科技领域内重要岗位人员被策反拉拢的案件;同期披露的韩潇案,属于境外间谍机构拉拢、策反基层公务员的典型案例;2023年5月16日又披露了美国公民梁成运间谍案……

美情报机构黑手伸向中国

7月2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举办的阿斯彭安全论坛上表示,CIA目前在中国设有特工。他声称“我们已经(在重建中国的情报网络方面)取得了进步,并且近年来我们非常努力,以确保我们拥有强大的人力情报能力,以补充我们通过其他方法获得的情报”。

伯恩斯的这番表态非常罕见,也迅速引起舆论高度关注。要知道,2017年5月,《纽约时报》曾以“美国在华间谍网被毁”为标题报道称,“2010年以来,中情局在中国的间谍网络遭到严重破坏。人力情报搜集工作濒于瘫痪。”如今,伯恩斯的回应在客观上证实了《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向外界传递一个重要信号:CIA已经招募了新的间谍。

7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对此表示关切。美方一边反复散布所谓中国间谍、网络攻击的虚假信息,一边毫不掩饰地宣称要针对中国开展大规模情报活动。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国家安全。

7月26日,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武汉市地震监测中心部分地震速报数据前端台站采集点网络设备遭受网络攻击,相关的地震烈度数据极有可能被窃取,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有证据显示,此次造成攻击的幕后黑手,来源于美国的情报机构。

美国抹黑中国反间谍动员

8月1日以来,国安部官微围绕7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连续发文,引发外界关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2日就把有关宣传普及抹黑成“显然是鼓励公民互相监视”。他宣称,美方正密切关注中国反间谍法的实施,声称该法“大大扩大了被视为间谍活动的范围”。他还抹黑称:“我们仍然关注在中国被任意逮捕和拘留的风险,这反映在我们的第三级旅行警示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反恐问题专家李伟3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安公众号的文章中提到我国面临‘严峻复杂’的反间谍斗争,我完全同意。”李伟提到,我国面临的威胁不仅有一些国家对我们进行的传统间谍活动,而且在非传统领域的间谍活动也是日趋猖獗。

◆反谍斗争人人参与

普通人也要树立反间谍意识

反间谍工作不是国安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需要人人参与、全民共担。

新修订的反间谍法第二条规定:“反间谍工作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积极防御、依法惩治、标本兼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严帅认为,反间谍法出台后,普法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广大群众要增强反谍保密意识,反间谍斗争不只是专门机构与特殊职能部门的事情,要意识到境外间谍机构对我国家安全利益的刺探与侵袭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的,其情报搜集触角可能伸向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维度、层次与角落。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夏正林指出,作为我们普通人,既要遵纪守法,不做间谍的帮凶、不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也要擦亮眼睛,牢固树立反间谍意识,形成守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要及时举报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或者被胁迫、被诱骗实施了间谍行为该怎么办?

反间谍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同时要求,“国家安全机关应当将受理举报的电话、信箱、网络平台等向社会公开,依法及时处理举报信息,并为举报人保密。”

公民和组织发现间谍行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

●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

●登录国家安全机关互联网举报受理平台网站www.12339.gov.cn;

●向国家安全机关投递信函,到国家安全机关当面举报,以及通过其他国家机关或者举报人所在单位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等方式。

对于在境外受胁迫或受诱骗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反间谍法明确了教育挽救措施:“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敌对组织,从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反间谍法明确规定:“实施间谍行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给予奖励。”

(信息来源:央视网、澎湃新闻网、北京日报客户端,政知道、直新闻、鲸平台、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