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个名为“上海94岁老人卢德麟”的账号发帖称,保姆虐待自己,并拿走自己和老伴250多万元养老钱。随着事件发酵,一个名为“用事实证明真象”的账号自称知情人士,发布了卢德麟的老伴沈老先生签名按手印的委托书和证明,称老人出于感激,将名下部分资产赠给保姆,其儿子儿媳10多年间不曾回国照看,现殴打、驱赶保姆并威胁退还赠金。7月3日,有记者走访老人居住的社区,进行了多方了解。
居委会:老人看起来很正常
卢德麟退休前是一名钢琴教师,因脊髓炎退休后瘫痪在床。她的老伴也是94岁,双眼失明,行动不便。儿子儿媳平时在国外工作,她和老伴由58岁的保姆蒋某珍照顾日常起居。2017年至今,保姆分多次拿走家中250多万元,还不让儿媳回国看望。
辖区桑城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居委会每月上门探望一次老人,“(两位老人)看起来都很正常,思路清晰,沟通没问题”。去年疫情期间做核酸,保姆每次都会推老人下楼,“如果有情况,他们可以反映,但没听老人提过”。最近,两位老人已被儿媳接到浙江杭州亲戚家借住。辖区派出所已经向双方了解过情况。
儿媳:保姆转走250多万元
7月3日,老人儿媳沈女士从杭州赶回上海,去派出所进一步说明情况。“老太太总有一个阴影,保姆一给她吃饭就‘哐当’一声(摔碗)。”沈女士说,家里有监控,每天早上7点就能听到“哐当”声。“她一天三顿骂我妈,中间去别处当钟点工,只要一回来看见我妈就骂,没什么理由,她觉得我妈没有签字,不给她钱,逼老太太签字,逼我爸也签。”
所谓签字,指的是沈老先生曾签署一张自愿赠与协议,将200万元赠与蒋某珍。沈女士称,这张字条是保姆逼迫其公公写的,监控中可隐约听见两人当时的对话,老人想留着钱,保姆却说“放在我这里不是一样嘛”,婆婆对字条并不知情。
2022年7月,沈女士因自己父亲离世而回国,想顺便探望公婆,但“保姆逼着我妈写了纸条,说不让我回来,怕传染”。今年2月,沈女士和丈夫回国,保姆仍以疫情为由不让进门,他们一查账才发现老人的账户已经空了。根据转账记录,2022年8月22日、2023年2月7日,老人的账户先后两次给蒋某珍转账,每次100万元,另有50多万元分次以现金形式取出。
沈女士和丈夫找保姆对质,想赶她走,但保姆以跳楼威胁,称100多万在老家买了房子,另外100多万可以退还,但需要时间。沈女士曾希望保姆承认错误,退还钱款,但她却逼迫老先生签署协议。据其提供的照片,2023年3月3日,沈老先生手写一份证明,自愿给蒋某珍二百万元。
邻居:保姆动作是有些粗鲁
走访中,记者采访到另一户长期聘请蒋某珍做钟点工的邻居。对于网上曝光的监控,这位邻居认为有些断章取义。“动作是有些粗鲁,当时我公公卧床,阿姨也是这样,她也五六十岁的人,动作不粗鲁,她也拉不动。我们习惯了,但你们看可能觉得粗鲁。”
她表示,5月8日,蒋某珍被赶出来后,在走廊睡了一夜。后来沈老先生找到他们家,但保姆不在,“他跟我说,不好意思,发生这个事,让阿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邻居认为,沈老先生是抱着保姆给他们养老送终的打算的,只是钱给得多了,给早了。“老头钱给得太多了,保姆也确实有点贪,但不至于像网上说的那么恶劣。她在我们家做了十几年,就因为这个不做了。”
律师:一方无权处置共同财产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律师翟孝娅表示,老先生签署的赠与证明,首先需要判断它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他当时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其次,如果保姆认定老人的赠与是真实自愿的,举证责任在保姆。
即便老先生是自愿的,还涉及另一问题:夫妻一方无权处置双方共同财产。如果法院认定老先生写的200万属夫妻共同财产,那么老先生单方处分,把财产赠与保姆的行为无效,尤其在配偶不知情,或知情后没有追认的情况下,更是无效。由于夫妻共同财产属于一个整体,不存在一半处分权,所以赠与证明整体无效,保姆应返还钱财。
据新民晚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