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10年,两款医疗器械获批上市

看这家杭企如此布局新赛道

2023-07-06

承诺医疗的洁净室里,精密操作员正在显微镜下工作

商报讯 (记者 徐歆婷) “喜大普奔!承诺医疗十年磨一剑,又一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尔康”)总经理李楚近日在微信朋友圈连续发布动态信息,旗下子公司承诺医疗的两款创新医疗器械在6月中下旬接连获批上市。

自2013年启动研发至今,杭州承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从未对外“官宣”相关产品信息。“我们的风格一直都是先做再说”,在诺尔康杭州总部,承诺医疗负责人李浩如此解释此前“隐姓埋名”的原因。

这两款创新医疗器械分别为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和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拿到了国家及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文后,即可正式进入市场。据李浩介绍,两款产品都是借助微电流刺激神经,阻断异常信号传递至脊髓和大脑,可缓解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病症,为相关患者带来福音。

事实上,医疗行业因研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产出风险大,“默默布局”是常态。承诺医疗母公司诺尔康是一家专注人工耳蜗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走的也是同一发展路径。

2005年,诺尔康董事长李方平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国际电子耳蜗大会主席曾凡钢教授和美国HOUSE耳科研究院听力神经学中心主任付前杰教授等一批手握人工耳蜗专利的旅美中国科学家。当时,人工耳蜗在国内完全依赖进口,费用动辄二三十万元。李方平敏锐地看到商业机会,决定将这项科技成果产业化。2011年8月,历经6年产业化进程,诺尔康拿到了国家食药监局的人工耳蜗器械证书,2013年在国内上市,售价仅为进口耳蜗的三分之一。

也是在2013年,承诺医疗开始在神经调控领域展开探索。“当时我们想在医疗器械领域谋划第二个新赛道,在挑选时,不断缩小范围,最终决定在三类器械领域里找标的。‘三类有源器械’技术难度高、投入成本高,没有5—7年是做不成的。当这个赛道里有一两家站稳脚跟后,后面的企业就很难进来了,就算进场,至少也得花8—10年才能跟上,还少不了大笔投资。”诺尔康董事长李方平说。

巧合的是,当时北京博爱医院一个教授团队正在申报一项与膀胱过度活动症相关的新技术,“我们双方一拍即合,就此开启了研发试验及产业化之路。”

李浩说,承诺医疗6月获批的两类产品,穿戴式经皮胫神经刺激器可贴在患者脚踝处使用,目前打破了国内空白,获得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批准;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三类创新医疗器械批准上市的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系统,是包括植入式骶神经刺激器、植入式骶神经刺激延伸导线、植入式骶神经刺激电极三个创新产品,需植入患者体内骶3神经的位置,应用于病症较严重的患者。“技术原理差不多,应用方式不同,都是通过神经调节,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

据介绍,承诺医疗成立至今,在研发方面的投入约为2亿元,与诺尔康多年来在人工耳蜗领域的投入不相上下。目前,承诺医疗还在布局脑深部电刺激系统-DBS,以微电流刺激脑部神经治疗帕金森综合征。“未来,神经调控系统的应用场景还会不断挖掘。”

医疗行业的回报之路注定漫长。诺尔康在连续亏损十多年后,2019年才扭亏为盈。近三年来,发展后劲逐渐显现,每年销售额增长30%,今年人工耳蜗的产量预计达4000台,销售额达2亿元。李浩相信,承诺医疗的新产品布局很快会为诺尔康带来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