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生 写348首词 他是清朝最浪漫的侍卫

商报小记者研读纳兰词 探究纳兰性德短暂人生

2023-06-21

商报讯 (记者 严斐)提起纳兰性德,不少人会羡慕他,羡慕他的出身,羡慕他的才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他的《侧帽集》,他的《饮水词》,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然而,这位赢在人生起跑线上的贵族公子,词中却尽显悲伤凄婉,让人不忍卒读。原因何在?上周六,商报小记者在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鹤矾老师的带领下,进一步研读了纳兰性德的词,并从他的词中,探究纳兰性德的短短一生。

本次活动由杭州图书馆主办,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协办。

小记者投稿

纳兰性德 将心事写在诗词里

今天,跟着鹤老师的讲解,我认识了一位熟悉的陌生诗人纳兰性德。熟悉是因为之前背过他的很多诗词。陌生是因为之前只读了诗词,从未了解过这位诗人。

原来,纳兰性德原名叫纳兰成德,换名是避讳的需要。鹤老师还告诉我们,虽然纳兰性德赢在了人生起跑线,但是却有诸多的不顺心和不如意:有着“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现实,也有着“爱妻离世,红颜难聚”的打击。跟着鹤老师,我们读了纳兰性德的《木兰花》,“秋风悲画扇”“骊山语罢”“雨霖铃”“比翼连枝”,我读出了诗人心中的幽怨和悲凉。跟着鹤老师再读《浣溪沙》,我读出了诗人的怀念与追悔。怀念妻子的关怀,两人往日恩爱,追悔不曾好好珍惜。

鹤老师让我们读诗的同时还要学会活学活用。如《雨霖铃》中的“一片伤心画不成”写得非常生动。我们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可以活用一下,如“一片后悔画不成”“一片惆怅画不成”……“一片伤心画不成”原来还是出自唐人的句子,纳兰性德还是位善于引用的诗人啊。

纳兰性德留给我们无数或美好或伤感的诗句,而这些诗词都与他丰富多彩的感情经历有关。可惜他英年早逝,31岁就病逝了,“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的心事都写在了他的诗词中。

商报小记者 (长青小学) 董明朗

纳兰性德其人其词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是王国维对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评价。 我刚看到这句话,便心生疑惑:纳兰性德不就是一个词人吗?有这么厉害吗?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我开始了今天的“线上学习之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自幼便饱读诗书,且文武兼备,可谓是真正的“别人家的孩子”。仕途也是一帆风顺:十七岁考进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十九岁成为贡士……最终,成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皇帝去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在这期间,纳兰性德创作的作品无数,且流传甚广,被全国上下十四万万民众所熟知。其中,《长相思》属我印象最为深刻,因为它的由来,是那样吸引人。

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云南被官军平定,康熙大喜过望,迅速决定“出关东巡”,要祭告“奉天祖陵”。于是,一支庞大随行队伍就这样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令纳兰性德没想到的是,关外的环境比他这个从小在京师长大的贵族公子想象的,还要恶劣百倍。那是风雪交加,狂风不间断席卷大地,冷得人牙齿发颤。终于,行军暂停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上支起了千千万万座帐篷,亮起了千千万万道灯光,在黑色的帷幕下星星点点地亮着。正是在这般环境的衬托下,激起了纳兰性德浓浓的思乡之情,他望着京师的方向,内心积蓄得千丝万缕,说不完的对家乡的思念在这一刻“爆发”——千古名词《长相思》就这样诞生了。

纳兰性德一生“忙于写作,重于情感”,而像这样一个本该无拘无束,整天游山玩水,挥毫泼墨的贵族公子,却因坚守岗位,终身随皇帝而行,贴身左右,仿佛一只渴望游遍大千世界,又被囚禁的小鸟,终与自由无缘。

就在纳兰性德的文笔令他在文坛大放光彩的时候,这位伟大的词人却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31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已。可即便这样,纳兰性德却因他一生无数的千古佳作而被后人所牢记。他的作品在现代社会,依旧闪耀着它们的光辉。属于纳兰性德的时代,永远不会散场。

商报小记者(杭州大关小学之江校区) 梁皓喆

令人惋惜的纳兰性德

今天,我参加了杭州图书馆的活动,有幸了解了纳兰性德的诗词与他凄惨的一生。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之女,如此家世让人羡慕不已,可谓是真正赢在了人生的起跑线上。此外,纳兰性德仕途也很顺遂,22岁就考中进士,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

如此幸运的纳兰性德,为什么又说他的人生十分凄惨呢?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曾经有位心爱的妻子,可惜的是两人只相伴三年,妻子就去世了。在中国古代,达官贵人之家,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很少能满足个人的意志,很显然,纳兰性德与妻子是个例外。婚后,小夫妻很是恩爱,妻子死后,他写下很多悼念亡妻的诗词。

当然,妻子的早亡只是纳兰性德凄惨人生的其中一部分原因,他虽才华横溢,但却英年早逝。他的短短一生,让人十分惋惜。

商报小记者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小学)董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