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苗露)6月1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港币和人民币计价股票的选择。乘着这阵东风,我国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ETF数量也呈现稳步攀升态势,截至目前已从首批87只扩容至103只。与此同时,随着A股市场分化,双创ETF的“吸金”能力再次获得市场认同,数量不断扩容的港股通ETF市场关注度也不断提升。
双创50指数ETF持续“吸金”
自去年7月4日首批ETF纳入互联互通机制以来,我国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ETF数量呈稳步攀升态势,随着近期多只布局A股的ETF被纳入互联互通,截至目前已从首批87只扩容至103只。具体来看,港交所数据显示,目前沪股通ETF数量已达到60只,深股通ETF数量达到37只,港股通ETF数量达到6只。
近段时间,随着A股市场走势分化,在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估值性价比突出的背景下,代表成长风格的双创ETF份额增长明显,表现出不俗的“吸金”能力。
记者了解到,在新纳入互联互通机制的几只ETF中,有6只是跟踪中证科创创业50指数的双创ETF,招商、富国、嘉实、南方、易方达、华夏6家公司的双创50 ETF均被纳入。
自5月1日以来,易方达双创50ETF(159781)份额增加7.11亿份,目前份额为118.61亿份,达到历史高点。6月1日以来,南方基金双创ETF(159780)、招商基金双创ETF(588300)份额分别增加1.62亿份、0.51亿份。
Wind数据显示,上周(6月12日至18日)全市场ETF中,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份额增长7.74亿份,连续两周大增,成交额也达到了33.33亿元。从指数标的来看,跟踪科创50指数的相关ETF产品上周份额合计增长16.39亿份,最新规模接近900亿元。易方达创业板ETF基金、华安创业板50ETF等跟踪创业板相关指数的ETF产品同样增长明显。
财信证券分析师刘鋆表示,双创50指数权重占比较高的细分行业是电气部件与设备、半导体产品、生物科技,权重股为宁德时代、迈瑞医疗、阳光电源、汇川技术、亿纬锂能、中芯国际、智飞生物等,龙头特征明显。从成分股来看,双创50指数集创业板、科创板之长,硬科技、高端制造产业特征明显。
业内人士分析,双创50指数聚焦新兴成长龙头,投资价值逐渐显露。同时,境外资金正在逐步加深对于A股资产独特性及中长期配置价值的认识,双创50等特色指数或将不断受到更多海外投资者的认可。
港股通ETF成交活跃度持续攀升
6月19日,港交所正式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港币和人民币计价股票的选择。机构认为,这将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流动性,推动估值修复,进一步提升港股市场交易活跃度。
在这样的政策东风吹拂下,数量不断扩容的港股通ETF市场关注度也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首批纳入ETF互联互通的港股通ETF共4只,目前已扩容至6只,分别为盈富基金(2800.HK)、恒生中国企业(2828.HK)、恒生科技ETF(3032.HK)、南方恒生科技(3033.HK)、南方恒生(3037.HK)以及安硕恒生科技(3067.HK)。
与此同时,多只港股通ETF份额取得明显增长,且近期港股通ETF多次上榜南向资金前十大成交名单。与去年7月相比,上述港股通ETF份额、规模均呈现增长态势,显示出南向资金正在积极借助港股通ETF对港股市场的布局热情。具体来看,南方东英旗下南方恒生科技份额增长最为明显,自去年7月以来共获增持17.81亿份,持仓市值合计增长67.40亿元人民币。而区间持有市值变动最大的则为盈富基金,自去年7月以来共获增持5.05亿份,持仓市值合计增长93.62亿元。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南向资金集中在ETF,而非权重个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买入指数ETF能实现分散投资,在结构化行情中胜率更高;二是指数ETF流动性较好,市场深度较高,较方便进行大额交易,且不至于影响股票价格,若南向资金买入流动性不足的个股,较小的成交额易引发股票价格大幅波动。
中信证券表示,增设人民币交易柜台有利于降低持有人民币投资者投资港股的汇兑成本,短期有望吸引在港的离岸人民币流入,提升港股整体流动性及交易活跃度。中长期维度来看,双柜台模式将有效缓解港股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推动优质公司的估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