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伪军中,汪精卫政权下的伪国民政府军可以说是最正牌的。
1940年,汪精卫在日军刺刀下上演了一出“还都”大戏,在南京就任伪国民政府主席,正式沦为汉奸。汪精卫与蒋介石争权夺利之时,就吃了不掌握枪杆子的亏,现在靠当汉奸成了一把手,自然很重视军权。为扩张军队,汪精卫对国民党军队大加招揽,吸引了不少不受重视的国军将领带建制投奔。汪精卫又从被日军俘虏的国军里挑了兵员,加上收编了一些此前的伪军,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自己的“和平建国军”。
为与蒋介石争夺正统,汪精卫政权的很多元素是在原国民政府基础上改造的。比如“国旗”,就是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加个黄色小三角,写着“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军旗则是给上边加个白色十字贯穿中央。时有歌谣讽刺道:“国旗竟有辫?例子确无前;贻羞全世界,遗臭万千年!”
有了日本人的支持,汪精卫建军的工作很顺利,据国民政府军政部统计,到日本投降时,“和平建国军”已经有65万人,主要编成六个方面军,配合日军控制着浙江、安徽、江苏等广大地区。
国民政府对这块大肥肉早已垂涎欲滴,早在1944年冬日本败相已露时,蒋介石就提出“我军反攻期近,对于伪军策反应有统一办法”。这块大肥肉对国民政府也是投怀送抱,汪精卫于1944年11月病死后,继任者陈公博就以“反共”为招牌,喊着“不管时局如何紧迫,都不可改变和平反共救国的方针”,借此哄抬自己的价码。
等到日本投降,陈公博干脆给蒋介石发密电,请求其将伪军各部“均委以国军番号,以防止共产党军队接收”。蒋介石也没客气,于1945年8月10日到11日连续发布三道命令,令各战区“以主力挺进解除敌军武装”;令“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点负责维持地方治安”;令八路军及一切抗日军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之部队并应接受各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勿擅自行动”。
一番勾兑后,汪伪的六个方面军都有了新名号:
伪第一方面军,被国民党第三战区收编,摇身一变成了“南京先遣军”,大摇大摆地开回南京城。但蒋介石要兵不要官,伪司令任援道当了一段的“南京先遣军”司令后被调离,成了没有实权的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任援道只好花钱消灾,举家逃到香港又迁往加拿大,好歹算是混了个善终。伪第一方面军的士兵们大部被并入国军第71军,后来在东北几次战斗中覆没又重建,最终于1949年11月覆没于广西。
伪第二方面军,被改编成“先遣第二路军”,依然安排在苏北固守等待国民党“接收”。但这里的新四军也不是好惹的,1945年11月,这支军队的主力第一军被团团围困在盐城,经过劝说后于战场起义,被整编进新四军,也算修成正果。
伪第三方面军先被编成“先遣第四路军”,依然在山东省内活跃,在1945年底被八路军歼灭大半,不得不改编为山东保安第二纵队,后来又编为整编第96军。1948年9月,在解放军攻打济南的隆隆炮声中,该部战场起义,帮助解放军实现了“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目标,自己也被改编后加入解放军,还参加了渡江战役,把红旗插上了总统府。
伪第四方面军被改编为“新编第三路军”,其司令张岚峰还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享受了共进午餐的待遇。1946年5月,颇感激知遇之恩的张岚峰带领部下进犯预备解放区,被歼灭大部,后来被缩编成“保安第三纵队”,于1947年1月被解放军包围歼灭,张司令自己则被俘虏,后来病死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伪第五方面军的待遇算是好的。由于司令庞炳勋一直脚踩两只船,和蒋介石多有勾搭,所以1945年8月日本一投降,这支部队就被收编,成为“华北先遣军”第一路军,后来被解放军全歼。
伪第六方面军则被改编为新编第四路军,司令是曾经炸毁慈禧陵墓取宝的孙殿英,这支军队覆没于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斗中,孙殿英也成了战犯,后来死在狱中。
前边提到过,汪伪国民政府在编制上刻意模仿国民政府,军队上也是一样。比如国民政府财政部下曾有个装备精良的税警总团,汪精卫的左膀右臂周佛海也建了个伪税警总团并牢牢控制在手里。有军队就有谈判的本钱,周佛海依靠这支军事力量和伪上海保安队等占据上海,抗战胜利后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队总指挥。但他没能风光太久,在全国人民惩治汉奸的呼声中被逮捕判处无期徒刑,病死在狱中;伪税警总团则被军统改编为特别行动队,最终随着军统覆没于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时,有大约一千人的伪税警总团队伍驻扎在东海县,宣布脱离伪军起义,最终被改编成新四军的一个团,为税警总团这四个字留下了最后一抹亮色。(未完待续)
据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