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苗露)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商业载客飞行落下帷幕,大飞机板块迎来了商业化落地的“高光时刻”, 也让一批“搭乘”大飞机的产业链公司备受市场瞩目。记者了解到,通达股份、中航西飞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参与了C919的生产制造,随着C919订单陆续交付,产业链公司也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国产大飞机C919正式商业首飞
5月28日10时32分,中国东航使用中国商飞全球首架交付的C919大型客机,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开启这一机型全球首次商业载客飞行。
本次航班于当日12时31分顺利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并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该航班的顺利飞行,标志着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制造、取证、投运”的全面贯通,也标志着中国民航商业运营国产大飞机正式起步。
自2019年4月,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了中国商飞公司提交的C919飞机生产许可证申请。历时4年,C919终于踏出了自己商业化落地的坚实步伐。
根据上海市科委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截至2022年底,C919累计获得32家客户、1035个订单。并且,目前已有多家航司和飞机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签订了关于C919的合作协议。
中国东航副董事长、总经理李养民在5月2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向投资者表示,中国东航拟在2022年、2023年完成5架C919引进,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公司航网规划,再决定后续引进计划。
此外,中国国航董事长马崇贤表示,公司已与商飞签署了20架C919飞机购买协议。
商飞官网显示,2023年4月27日,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签署100架飞机采购协议,其中包括6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40架ARJ21飞机意向订单。未来双方还将在飞机进出口、航材维修、物流仓储、新技术应用、航材支援、维修保障、飞机构型优化等领域开展合作。
此前,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国银金租、工银金租、建信金租、交银金租、招银金租、浦银租赁和苏银金租等7家租赁公司与中国商飞公司签署300架C919飞机确认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确认订单。
大飞机板块迎来新曙光
众多产业链公司“伴飞”
伴随C919商业化落地,大批量订单交付,一批“搭乘”大飞机的产业链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已有多家产业链公司的技术运用于C919。
举例来看,天汽模的航空板块为航空企业配套的主力机型包括:中国商飞C919、ARJ21、空客A220等;华力创通在航空领域有成熟的仿真测试和信号处理解决方案,并已经在ARJ-21、C919等机型上得到应用;昊华科技所属曙光院项目主要为国产支线飞机ARJ21、国产大飞机C919、空客A320和波音737-800等飞机提供配套轮胎、替换轮胎和轮胎翻新服务。
C919的首飞成功自然也带动了整个大飞机板块的市场表现。29日一开盘,C919相关产业链公司多数上涨,大飞机概念股活跃。其中,润贝航科一字涨停,西测测试、通达股份、广联航空、博云新材、盛帮股份、中航西飞等纷纷高开。
尽管午后大飞机板块出现冲高回落现象,但依旧有不少成分股表现抢眼。截至昨日下午收盘,润贝航科获首板涨停,市值达32.93亿元;爱乐达涨幅3.91%,西测测试涨3.88%,全信股份、能科科技、ST大洲、森麒麟等均涨超2%,还有铂力特、图南股份、兴业股份、中航高科等股跟涨。
事实上,5月份以来,大飞机板块的市场表现一直处于活跃状态,板块整体涨1.06%,跑赢上证指数(其间累计跌3.33%)。其中,华力创通、新余国科期间累计涨幅均超20%。
对于大飞机产业的投资机会,中信证券军工首席策略分析师付宸硕表示,目前该机型多数核心配套仍由国外企业承担,国内则主要负责附加值略低的机身环节。但是依托国内巨大的刚性需求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潜力,预计国内配套企业将受益于后续国产化的推进,特别是为后续型号做好技术储备,长期看无论是上游基础材料端还是中下游机载系统、动力系统等都将为国内企业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信达证券表示,C919商业首航前订单已超千架。据中国商飞官网消息,2023年4月27日,海航航空集团与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签署百架飞机采购协议,包括60架C919确认订单和40架ARJ21飞机意向订单。随着商业运营的常态化进行,C919或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市场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建议关注三类企业投资机会:首先,机体结构产业链,大部段、零部件加工、钛合金、碳纤维。其次,机载系统产业链,系统供应商、刹车盘/系统。其三,航空发动机产业链,主机厂、核心配套、高温合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