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帮菜为什么要讲好杭州故事

2023-05-25

本报评论员 岑嵘

假设有一天,你请朋友在楼外楼吃了一道杭州名菜“宋嫂鱼羹”,鱼羹鲜嫩滑润,味似蟹肉,朋友大加赞赏。这个时候,你再给他讲讲这道菜的故事:南宋年间,宋高宗赵构登御舟闲游西湖,遇到一个卖鱼羹为生的妇人宋五嫂。高宗吃了五嫂做的鱼羹,十分赞赏,并念其年老,赐予金银绢匹。从此,宋五嫂做的鱼羹便声名鹊起,富家巨室争相购食,“宋嫂鱼羹”也成了流传至今的杭州名菜。相信当你讲完这个故事后,你的朋友接着品尝这道菜时,会觉得更有滋味。

近日杭州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杭帮菜研发和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提升中国杭帮菜品牌。结合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饮食文化底蕴,持续开展中国杭帮菜和杭州预制菜国内外交流推介活动,组建杭州美食评论员队伍,传播杭州文化,讲好杭州故事……提升杭州餐饮美食整体形象,扩大知晓度、影响力。”

杭帮菜为什么要讲好杭州故事?

行为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一道菜所包含的文化、历史,甚至仅仅是菜肴美好的名字,都会影响品尝者对这道菜做出的评价。

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与品牌实验室负责人布莱恩·万辛克对这个问题专门做过实验。他找了一家自助餐厅和一群实验者,某天他们供应了“海鲜菲力”“干酪扒鸡”,过了两周同一菜肴又会以“肉汁丰盈意式海鲜菲力”“家乡风味帕尔马干酪扒鸡”的名字再次出现。食物都完全一模一样,只不过名字稍有不同。调查结果发现,那些名称好听的菜肴多卖出了27%。即便价钱完全一样,吃它们的顾客一致认为,它们更加物有所值。

品尝食物不只是我们的味蕾,还有我们的大脑,食物的故事带给我们充分的想象和情感时,我们会赋予这种食物更高的评价。抗战的时候重庆一道普通的汤汁锅巴被命名为“轰炸东京”时,食客趋之若鹜,这是因为菜肴引起了食客的强烈情感共鸣,让品尝者更加津津有味。

当食物的故事带给我们历史、文化的享受和情感的联想时,我们就会对它有更好的评价。

讲好杭州故事的另一个原因,也来自行为经济学。

我们对事物和事实的记忆,总是围绕着故事来展开,那些被记住的事实,也大多附加在故事中的。例如为了传播万有引力这个物理学原理,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编撰了苹果砸到牛顿的故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希勒用“叙事经济学”来描述这种现象。他指出,以故事为载体的观点会被人口口相传,同时人们努力生成新的可传播故事或是让故事更具传播力。同时,这类故事通常会借助某个名人效应,它能够激起情感共鸣,而且可以很轻松地在日常谈话中得到传播。

我们发现,知名度最高的杭州美食都依附在故事中进行传播,比如有着韩世忠大败金军故事的定胜糕,有着大诗人苏东坡故事的东坡肉,带着叔嫂相认动人故事的西湖醋鱼,还有对奸臣痛恨故事的油炸桧……

人类的智慧是能够讲述、理解和重新组合故事的能力,人们对于事实要点的记忆,也是围绕故事来排列的。在今天,故事仍然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故事让食物的流传插上翅膀,比如川菜“夫妻肺片”讲述了一对夫妻创业的故事;杭州的“迷宗大包”则讲述了一个南北口味融合无宗派的故事。

今天的杭州人每天都在上演着的关于生活的火热故事,而每道杭州创新菜肴的背后,也凝结着杭州人勤奋创业和热爱生活的故事。如果我们挖掘出这些动人的故事,让它们和食物一起流传,那么杭州美食和杭州文化就会流传得更广,食物也会变得更加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