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宁洋
那个小升初的暑假,我走进了小朱家的书房,看到书架上整齐叠放着各种折纸:雄伟的航空母舰,栩栩如生的恐龙……
然而他开学后的表现却颠覆了我的第一印象。他总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讲道理,一言不合就对同学挥拳相向。学习上的表现也让人担忧,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及时订正,还时常跟老师顶嘴。向家长反映,家长也无可奈何。向班里他的小学同学了解情况,大家众口一词地说:“老师,您不用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他就是这样。”
事实真是如此吗?我静静观察他的表现。我发现,小朱确实以自我为中心,但并非完全自我。他会在同学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课上,我看到他主动把自己的修正带借给同学——而那位同学其实并未开口。上课时,他其实也会聚精会神听课,只是当我看向他时,他又摆出一副桀骜不驯、爱听不听的样子。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小朱?直到那天,小周告状说小朱偷了自己的笔。我找小朱了解情况,本以为他会一如既往地不在乎,但他却出乎意料地愤怒。他几乎用咆哮的声音喊出:“笔不是我拿的!你们爱信不信!你们总觉得是我,那就是我吧!反正全世界都针对我!就是我拿的!怎么样?”那一刹,我几乎用同样咆哮的声音,毫不犹豫地喊道:“谁说是你拿的?我相信不是你!”
当晚,我再次去小朱家家访,聊起白天发生的事。朱爸爸告诉我,小学六年级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从那以后,他变得敏感易怒,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对所有人充满敌意。我和家长对话时,小朱在一旁眼眶红红,突然抬头问:“老师,他们都说是我偷的,你为什么相信不是我?”我微笑着从包里取出一只纸鹤说:“我相信,一个能叠出这样美丽折纸的人,内心一定也是美丽善良的。”
第二天,小周惴惴不安地告诉我,昨天是他自己忘带笔了。于是,我在班里郑重地为小朱“洗脱”了“罪名”,小周也诚恳地向小朱道歉。我把小朱的几十个折纸作品展示给大家,当那些近乎于艺术品的折纸出现在眼前时,大家惊呆了。我问大家,你觉得怎样的人才能折出如此美丽的折纸?有同学说一定是善于观察的人,一定是心思非常细腻的人,一定是手脑特别灵活的人……小朱一改往常的不在乎,有些不好意思,脸红红的。
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小朱发生了巨大改变。虽然他依旧会犯错,但不再自暴自弃。让他评价自我时,他不再借用大家对他的标签,而是结合自己的优缺点学着客观分析自我,定义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