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虽“微”,心血管已“危” 重视“三高共管” 抵御健康的头号“杀手”

2023-04-15

专家名片 丁芳 浙江医院高血压中心主任医师,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同时担任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与疾病预防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心脏分会青年委员等学术职务。擅长难治性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在高血压的长期降压管理、病因筛查、并发症预防与治疗有深入研究。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周三上午(浙江医院三墩院区)

商报记者 王然 通讯员 郭俊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占比超过40%,且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浙江医院高血压中心丁芳主任医师表示,多喝一杯酒、多吸一支烟、少服一次降压药……这些看似只是稀松平常的微小生活习惯,殊不知健康的头号“杀手”已悄然靠近。

“三高”老人总说自己没事

一来事直接危及性命

70岁的张大伯(化名)最近因突发胸痛被送至浙江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发现,他的左侧冠状动脉全闭,情况危急。所幸送医及时,经介入手术后冠脉血流恢复,抢救成功。

详细了解病史发现,张大伯患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平时服药较为随意,时不时会忘记吃药,需要家人的反复提醒。近几年每次体检,眼看胆固醇指标逐渐升高,他也不太在意,大鱼大肉照样吃。他总是说:“我自己身体有感觉的,没事!”哪想到这“感觉”一来,直接危及性命。

丁芳指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正是造成致命心血管病最重要的三大危险因素。高血压可不是小毛病,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如心梗、脑梗;它还会加重心脏负荷,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此外还可能诱发眼底动脉硬化、慢性肾病等。

糖尿病则是心脏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糖尿病病情进展,会逐渐出现各类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引起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形成冠心病等所谓的“富贵病”。

打败健康的头号“杀手”

“三高共管”是重中之重

心血管疾病虽致死率、致残率相当高,但是它可防可控,能够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培养规律用药和血压监测习惯,抵御这一健康的头号“杀手”。

据悉,2022年下半年,浙江省启动未控制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项目,浙江医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在慈溪、长兴、柯桥、诸暨、天台、玉环六县展开试点,针对经治疗血压仍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开展规范化诊疗管理,并融入风险自动评估、远程血压监测、远程会诊等数字健康技术。

柯桥的潘阿姨今年75岁,血压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柯桥社区卫生院的马医生通过会诊系统连线浙江医院专家。在查看患者既往的血糖血脂、治疗方案和相关体检资料后,两位专家制定了个性化的降压和降糖方案,并对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和相关并发症提出了具体要求。

“我们从六县的12个试点社区筛查了7000多例高血压患者,筛查出2800余例血压未控制患者纳入规范化试点管理。”丁芳介绍,“针对社区‘三高共管’要求,浙江医院专门建立了远程会诊团队,由3名高血压专家和3名糖尿病专家组成,每周定期进行远程在线会诊。在医院信息系统内通过远程视频通话、共享信息,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三高疾病诊疗方案建议,从而更好地规范社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的慢病管理,最终目标指向预防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控制“三高”除了日常要规律用药、定期监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丁芳指出,中老年人尤其注意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饮食上减盐控糖控油。如果家族有“三高”史,更应尽早把生活方式治疗提上日程,提升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