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一键报警 快速撤离 民警远程取证 在线定责

浙江全面启用“浙里快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平台

2023-04-14

商报讯(通讯员 方帆 记者 骆静怡)开车赶时间却遇上了刮擦,等交警和保险公司来现场处置,需要不少时间,费时费力。但之后,这样的“小事”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几步,就能解决。这靠的就是“浙里快处”平台。

昨天,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和浙江银保监局联合召开“非伤人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一件事改革新闻通气会,全面启动“浙里快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应用平台。

发生事故一键报警

流程从六个步骤缩短成三个

按照原来的流程,发生交通事故后,需要“报案-处警-定责-保险报案-定损-理赔”六个步骤。由于当事人不敢挪动现场的事故车辆,遇有雨雪天气或早晚高峰等事故多发时段等待时间长,极易造成道路拥堵或引发次生事故。现在“浙里快处”上线后,最短只需要“报案-定责定损-理赔”三个步骤。

具体如何操作?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可通过“浙里办”APP的“浙里快处”应用、微信小程序,一键进入系统报警。如果是直接拨打“110”报警的,将收到含有H5登录页面链接的短信,直接点击链接也可以进入系统。

对于“人未伤、车能动”的交通事故,当事人需要拍摄事故现场前、后侧全景照片(拍摄距离一般为事故车辆车长的两倍左右)以及碰撞细节,随后及时撤离至安全区域。

通过“浙里办”APP进入“浙里快处”的当事人,点击“一键报警”后直接进入信息填写页面,填写完成后点击确认报警。

通过短信链接进入“浙里快处”的当事人,点击“补充信息”进入信息填写页面。在页面中添加事故另一方当事人姓名、手机号码。另外,还需要上传行驶证、驾驶证照片和事故现场照片,完成后点击确定。

当事人填写完事故信息并确认后,另一方当事人也将收到一条上述的短信。

该系统受理警情后,民警会调用视频信息,依托跨部门数据,对当事人身份、车辆、保险信息等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核实事故信息、实现远程取证、在线定责。事故责任认定完成后,系统将给当事人发送短信链接。当事人查看事故情况及责任认定,签名确认。等事故信息核实无误后,系统会再发一条短信链接,当事人可查看确认《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事故处理完成后,交警部门会将相关事故信息推送至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接到事故信息后进行线上定损,同步发起理赔服务。

适用非伤人轻微物损交通事故

今年已累计处理16.4万起

记者了解到,“浙里快处”最早是2021年在嘉兴、绍兴试点。平台受理时间为7时到20时。今年以来,该平台已累计处理事故16.4万起,非伤人事故处理平均时间下降42.9%,保险理赔平均时间下降30%,小额简易案件定损时间从平均2天缩短至1天内。

那所有的交通事故都能在“浙里快处”上报警吗?当然不是。

浙江省公安厅交管局事故对策支队支队长沈兆霖告诉记者,这一平台主要适用于非伤人轻微物损交通事故,即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不涉及人员伤亡,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且无酒驾、醉驾、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损失轻微的交通事故。“近三年,全省年均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200余万起,其中简易程序事故占98%以上,且非伤人事故又占简易程序事故的八成以上。按以往方式处理这类事故,不仅手续多,群众多头跑、多次跑现象也很突出,体验感较差。‘浙里快处’能很好地解决群众等待长、处理慢、理赔慢等问题。”他说。

另外,还需要提醒大家,最近已经发现有伪造现场、虚构事实、骗保等违法行为的苗头出现。在线上处理交通事故,也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交警部门表示,“浙里快处”平台自带异常预警模块,对“一人多事故、一车多事故”等情况会自动预警,接到预警后,民警会调取周边道路监控,必要时去现场核实。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将依法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