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讯 (记者 张宇帆) 南朝梁时伟大的医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录部分中最早总结和概括了桐君先生给祖国中医药发展历史留下最大的三大贡献,而为首的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药物学专著《桐君采药录》。它的传播过程曾经历了约千年时间,屡见于记载我们文明古国悠久历史的正史。
在《桐君采药录》中,较为翔实地记载了制作药物的相关信息,包括如何分辨这些植物药或是矿物药的天然生长形状,包括药物的主要产地、采摘时节,包括这些药物所带有的四气、五味、毒性等,甚至还包括这些药物在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的“七情”配伍特征,同时还记载了一些简易的临床方剂。
据申屠银洪介绍,在《隋书》、《旧唐书》、《新唐书》中均有记载《桐君采药录》相关条目。且在宋太宗主持编纂成书的《太平御览》中,《桐君采药录》仍不失为当时的一本重要典籍。“该书《药部》中,载有桐君对365种中药药物性味的评判,其出处当是十分清楚的,可见,在隋,唐时期和北宋初期,《桐君采药录》都是钦定的重要经典古籍。”
但在1345年问世的《宋史》中,对《桐君采药录》已无记载,说明此书开始失传。申屠银洪表示:“此书对于国内外药学界都产生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惜其后原书失传,否则,桐君先生的历史影响力更是举足轻重深入民心。”
《桐君采药录》虽然失传,但桐君的学术思想和重要内容和理论,通过各种途径得以传承传播,特别是在许多医药古籍中,记载或保存有诸多内容。如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代朱橚的《普济方》、刘文泰的《本草品汇精要》、许浚的《东医宝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清代张璐的《本经逢源》等,也有日本等国外医书评价桐君成就或引录相关内容。
《桐君采药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历代医药学专家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中药分类、中药药性理论以及配伍原则奠定了基础,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