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 王然 通讯员 周漂丽
只见王师傅用专业工具小心翼翼打开一块天梭表的表盘,再把放大镜挂在右眼前方,将手表往镜片处靠以便看清楚位置,他轻轻把表冠取出,然后仔细清理机芯内的杂质尘埃……这么一串操作他几乎都不眨一下眼。
这位轻松修表的王师傅是翠苑三区26幢修表、配钥匙等便民服务店的老板,叫王正荣。虽然店铺地理位置比较隐蔽,但并不影响他的“生意”,短短几分钟,就来了两波顾客。
店铺搬迁见证社区变迁
老王开修表铺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回忆,2014年有个小姑娘拿着一块200元网购的手表来店里修,那个手表是新买的,表带上当时还有一层包装纸。但修手表得把这层包装纸撕掉。徒手撕不开,他便拿起剪刀,稍微剪了一下。
手表修好后,小姑娘来取手表的时候说,表带上有一道划痕,哭着要求原价赔偿。王师傅仔细一看,确实有一道浅浅的刮痕。他老婆二话没说把钱赔给了小姑娘。经过那次教训,王师傅干活时越发细致,无论顾客的手表是普通还是名贵,都一丝不苟。他说,只有用心修好顾客的东西,才能不负所托。
王师傅的店铺搬迁也见证了翠苑三区社区的变迁。他之前修表摊只用一张桌子和一把遮阳伞。自从2021年社区改造之后,他有了自己的店铺,位于43幢旁边的社区用房。
去年底,社区办公室也要提升改造,他暂时搬到社区26幢,等着社区办公室改造完成后再搬回去。王师傅说:“我在杭州的这20多年,看着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之前我去过很多城市,发现还是最喜欢杭州,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些细小又巧妙的部件仿佛有种魔力,每完成一个表的保养和修复,王师傅都能体会到成就感。“只要还有力气,我就要好好修手表。”戴上修表用的放大镜,他坚定地说。
街坊邻居的“好帮手”
王师傅今年64岁,是江西上饶人。1983年他跟着表哥学习修钟表,奔波上海、福建等地靠“小修小补”谋生计,2000年以后带着妻儿来到了杭州,继续干这一行,一干就是40年,如今是街坊邻居的“好帮手”。
“老王,搞好了吗?”81岁的常客周先生来到修表店前满是笑容地问。
“好了,好了,给您!”老王把保养好的手表小心地递了过去。
此时老王看了看手机已经下午一点多了,并且手机上显示有老婆的四个未接来电“呀,该吃午饭了,忙忘了,这下老婆又要说我了。”他面带微笑,自言自语道。
比较名贵的手表由于构造复杂,保养工序和操作也很复杂,耗时长,用料也有要求,门店保养一次少说也要250元-300元,王师傅这里只收200元,哪怕只是更换电池,也要比门店便宜,并且保养效果有保障。长年累月下来,他收获了很多忠实“粉丝”。
“干家政的、保洁的这几年一直都在涨工资,修手表却很难涨价,因为可能买一个新的闹钟也就40多元,修一下我收20元很多人可能接受不了。”王师傅说,来修表的大多数是对旧物件有情怀的老年人,很多都是老朋友了,所以这些年他几乎没涨过价。
顾客周先生虽然现在住在良渚,但手表坏了还是会来翠苑三区找王师傅。“老王这儿保养手表,比别的门店便宜不少,手艺也很不错。他这人实诚,服务态度也很好,我这老款手表虽不是名贵,却舍不得丢。”周先生非常信赖老王,每次来修手表都是说一句“交给你了”直接就把手表撂在铺子里,自己再去附近吃个饭、遛个弯,估摸着时间快到时再来取货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