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记者学习手语: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

商报小记者(瓶窑一小)何姌
商报记者 徐敏月 文/摄
“You can take the Line 1 to the Fengqi Road Station.”
“Now,look at the camera.Say‘cheese’.”
在余杭区文明办联合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举办的“文明‘余’先行”迎亚运文明实践活动现场,商报小记者和礼仪导师用流利的英语模拟了各类志愿者服务场景,包括指路引导服务、拍摄服务等。该系列活动旨在通过组织青少年亲身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引领中小学生知书达礼,以“小手拉大手”推动家庭、学校和全社会主动以文明礼仪迎接亚运会。
余杭区文明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记者们学好志愿服务英语,还可以带动身边的爷爷奶奶学英语,普及亚运英语知识,形成全民服务意识。据了解,除了中小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之外,余杭区文明办还将面向窗口行业人员组织开展英语50句学习培训和竞赛,面向城市志愿者开展英语应知应会培训活动,增设外语城市志愿服务引导岗位等。
通过本次活动,小记者们学到的不仅有常用的志愿服务英语,成为志愿者所应该注意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还跟着礼仪导师学习了“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的手语。
亚运礼仪课程后,小记者们齐鞠躬感谢礼仪导师、主动整理现场物料、排队有序进行VR骑行等项目体验,真正遵守了从“学礼”“有礼”到“见礼”“守礼”的全过程全周期文明演进体系。
余杭区是“中华文明圣地”,这里拥有五千年“良渚文化”、两千年“运河文化”和一千年“径山文化”。“礼”已经厚植在这片土地上。如今,商报小记者们在这里了解余杭区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跟随礼仪导师学习亚运礼仪,立志要当好亚运东道主,再一次丰富了在“浙江有礼·文明圣地”文明实践带动下的青少年思想教育实践内涵。
■小记者投稿
文明礼仪“余”先行
3月12日,商报小记者们在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认真学习了亚运礼仪相关知识,还体验了先进的智能设备。作为一个余杭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在“浙有礼”的主题框内写着习近平爷爷的谆谆嘱托:“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虽然我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我可以体会到习爷爷对于传承发扬中华礼仪的殷切期望。
我们还跟着礼仪导师学习了标准的志愿者礼仪动作、简单的常用志愿服务英语,以及与亚运会相关的手语。“I'm willing to help.What can I do for you?”一声声清脆的英语跟读在展示厅回荡。同伴们都踊跃参与,跟着导师学习演示。
“在浙江看见文明中国,在余杭感受文明圣地”,作为新时代的余杭区小学生,我感觉幸福感和责任感并存。在学习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好中华礼仪,知礼守礼,做好传播礼仪文化的余杭人。
商报小记者(瓶窑一小)何姌
和亚运“亲密接触”
第19届亚运会将要在杭州举行,如何成为亚运会小小志愿者?带着问题,抱着期待,我们来到了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亚运来了一次“亲密接触”。一开始,我们了解了很多亚运会相关知识,也感受到了叔叔阿姨们为筹备本届亚运会所付出的辛劳。听着听着,我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为亚运献一分力。
可是当个志愿者可不容易。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作为志愿者必备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要求,还有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观众,如何正确地给场上选手加油助威。听到这里,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年亚运会,我一定要去现场观看比赛。
商报小记者(半山实验小学)王锦瑄
杭州伢儿迎亚运
我一路边走边看,听着讲解员的介绍,不禁在心里默默感慨: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血脉相承,真乃礼仪之邦!
正为祖国文化礼节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一排排阶梯观众席前。面前的地板上整齐摆放着两排白色机器人。就在我纳闷这葫芦里卖什么药时,突然,音乐声响起,机器人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律动起来,欢快地跳起舞蹈。时而上下挥手,时而左右摇摆,时而躺下四脚朝天,随着节奏加快,机器人的动作越来越快,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不禁让我在心中默默称赞: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真是迅速啊!照这样看来,由机器人来服务社会大众也指日可待!
再想到即将在杭州举行的第19届亚运会,不就是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和杭州发展的绝好机会吗。我们这些杭州伢儿更应该打起十二分精神,为这次盛会做一点小贡献,让外国友人在魅力四射的杭州亚运会期间感受到我们的热情和自信!
商报小记者(大关小学之江校区)梁皓喆
雷锋精神迎亚运
截至上周日,杭州志愿者注册人数已经高达2718829人,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3194850小时。
近日,身为商报小记者的我来到了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被显示屏上的这一连串数据吸引,并深深为之感到震撼。原来,在杭州有那么多的爱心志愿者正默默地守护这座城市,哪里需要,他们就在哪里。3194850小时里,志愿者们承载了无数的日日夜夜,风风雨雨。他们无私奉献,便是帮助别人后听到的那声“谢谢”,就让他们心里无比高兴。
我要向志愿者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致敬。我也想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共创文明城市,迎接亚运的到来。
商报小记者(周浦小学)边梓勋
文明学习之行
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一块大屏幕,会实时显示杭州市的志愿者人数。那一闪一闪红艳艳的数字,代表的便是当时正在服务的志愿者们。
不过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可不容易。我们来到一个放映厅,跟着礼仪导师学习了志愿者礼仪,不仅有日常英语对话,还要学习简单的手语。
只见老师流畅地用手语翻译了“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行”。竖起拇指,在胸口逆时针转圈表示亚洲;抬起手臂双手握拳,摆动两次表示运动;摊开手掌相对并略向外侧,五指上下摆动表示会议;展开双手,向上做抬起动作表示举行……我们跟着老师一起做了好几次。原来手语这么美,这么有意义。
商报小记者(杭师大附属丁兰实验小学)周浩淼
体验VR骑行
近日,我在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验了VR骑行。
VR骑行是在传统单车基础上增加互动模块和视觉场景,以此打造不同的视觉空间场景内运动的互动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虚拟单车骑行在满足运动健身目的的同时降低了运动的枯燥感。
它是基于传统单车打造而成,动感单车或自行车均可。其他硬件部分有主机、显示设备、音响设备等;软件方面主要是虚拟场景,根据商家需求打造沉浸式视觉场景,或采用通用素材场景,前者造价较高。通过对墙面投影或屏幕将虚拟影像内容投射其中,基于裸眼3d视觉技术,感受沉浸式互动体验。以虚拟影像为基础,运用立体多通道交互的方式实现人机交互,趣味性十足。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娄祎涵
指导老师:钟莉军
在余杭感受文明胜地
3月12日,我来到了余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参观。参观的主题围绕 “浙有礼”“余杭韵”“志愿情”三个方面展开,向我们讲述了余杭历史悠久的文化,如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径山文化等;以及余杭区的各种好人好事。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互动拍照体验。人站在不远处,被摄像头拍下来,拍完后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背景,将照片上的人的位置调到合适的位置,就可以将照片打印出来留作纪念。我选了梦想小镇作为背景图片,随后我们还趁此机会去了梦想小镇参观,让我对余杭区有了更多了解。
商报小记者(金沙湖实验学校)吕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