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3日,行人在美国纽约一家签名银行网点外走过。继硅谷银行关闭之后,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12日联合宣布,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签名银行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这是三天内美国监管机构宣布关闭的第二家银行。 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


这是3月13日在美国加州米尔布雷市拍摄的第一共和银行营业部外景。硅谷银行被关闭成为2008年9月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引发市场担忧。

3月13日,客户在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市硅谷银行总部外排队等候办理业务。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一周内连续三家美国银行关闭或清算后,“谁会是下一家”的担忧在美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蔓延。
就在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引发银行业风暴的敏感时刻,财务吃紧多时的瑞士信贷银行也被曝出新问题。
此外,由于三家银行之一的美国硅谷银行的关闭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是否意味着新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在酝酿发酵?这只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多米诺骨牌前端的某一块?
◆警报尚未解除
美财长警告:危机继续蔓延可能引发挤兑
16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出席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听证会时表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关闭引发了市场的动荡,为了防止危机的进一步蔓延,美国监管机构采取行动,为这两家银行提供紧急支持,以确保储户的资金安全。不过,耶伦也表示,监管机构针对这两家银行的紧急行动并不意味着这是接下来的政策常态,美国政府不会为所有的银行存款全都提供保障。她警告称,如果危机进一步蔓延,可能引发挤兑。
硅谷集团申请破产保护,硅谷银行将被摘牌
据路透社等的消息,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金融集团17日表示,在硅谷银行被美监管机构接管后,集团计划在纽约按照破产法第十一章寻求破产保护,以为其资本部门(SVB Capital)和证券部门(SVB Securities)探索替代方案。
硅谷金融集团称,周五接到纳斯达克的通知,由于不再符合继续上市的规定,因此其股票将被摘牌。该股在3月10日停牌,将于3月28日停止上市。据悉,公司不打算对纳斯达克的决定提出上诉。
◆银行接连爆雷
三家银行先后出现危机
8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加密货币银行银门资本宣布将停止营业,并自愿清算其为加密货币行业提供服务的子公司银门银行。
10日,美国硅谷银行被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关闭,并指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接管方。
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宣布总部位于纽约市的签名银行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关闭,理由是其存在系统性风险。
三家银行倒闭的直接导火索均是银行挤兑。
9日,硅谷银行储户集中取款420亿美元,硅谷银行为支付本息,大幅抛售浮亏债券,10日股票跌停。
10日,签字银行也遭遇了数十亿美元的银行挤兑。随后其一直寻找买家或其他解决方案来支撑其财务状况,但未能及时完成资产出售,最终倒闭。
8日倒闭前,银门银行也遭遇了储户竞相提取超过80亿美元的存款。
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考虑出售
继硅谷银行、签字银行后,当地时间15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总部位于旧金山的第一共和银行正在考虑包括出售在内的战略选项。
知情人士称,第一共和银行也在评估增加流动性的选择,预计吸引规模较大竞争对手的兴趣,但目前该银行尚未做出任何决定,仍可选择保持独立。
就在早些时候,标普与惠誉都将第一共和银行的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此前两天,穆迪将该行评级加入有可能下调的“负面观察”名单。
截至15日收盘,第一共和银行股价下跌21.4%,报31.16美元,创11年来新低;过去五个交易日中,其股价累计下跌73%。12日,第一共和银行表示,已从摩根大通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获得700亿美元的额外流动性,但投资者对银行的保证似乎并不买账。
硅谷银行多国子公司被暂停业务
硅谷银行总资产2000多亿美元,排名全美第十六。到去年底,该行拥有1200亿美元证券资产,包括持有到期投资中的913亿美元MBS(抵押支持债券)和261亿美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远超740亿美元的贷款总额。
硅谷银行在加拿大、丹麦、德国、印度、以色列和瑞典等国家都有分行。硅谷银行危机也引发了欧洲其他国家监管机构对硅谷银行在当地子公司以及银行业潜在风险的重视。12日至13日,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金融监管机构先后宣布暂停硅谷银行子公司在各自国家的业务。
硅谷银行事件还波及瑞信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已引发连锁效应。当地时间15日,作为瑞士第二大银行的瑞士信贷银行流动性困境加剧,在自曝过去两个财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缺陷”后,瑞信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拒绝进一步提供金融援助,瑞信股价重挫。
因其业务遍布欧美多国,瑞信困境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15日,瑞信银行一度暴跌30.8%,创下历史新低并领跌欧洲银行业指数,创1995年美国IPO以来收盘新低。
令瑞信雪上加霜的是,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阿玛尔·库德利表示,对瑞信的恐慌是“没有依据的”。瑞信可以依靠自己的战略渡过难关,他对这一点很乐观。
这些言论触动了投资者的神经。几个月来,瑞信的股东一直担心该银行的盈利能力,并担心它可能再次向股东寻求资金。如果该银行的最大股东表示不会参与进一步的筹资,盈利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当地时间16日,瑞信宣布,将从瑞士央行借款500亿瑞士法郎(约合537亿美元),以加强该集团的实力。据报道,瑞信将由此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个接受央行救助的大型全球性银行。
◆危机早已埋下
美国在金融监管上的缺位是根源
美国银行接连爆雷,在不少媒体和观察人士看来,美国在金融监管的缺位才是此次事件最该反思之处。
美国国会2010年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规定资产超过500亿美元的银行必须参加美联储年度压力测试,旨在通过更严格监管避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重演。
特朗普上台后,共和党人2018年推动国会修改该法案,将相关资产门槛提高到2500亿美元。这意味着,资产规模约200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不必参加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本是帮助银行评估资产风险的有效手段,这(监管‘松绑’)为硅谷银行的关闭埋下了伏笔。”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白士泮表示。
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
作为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风暴眼,硅谷银行“猛然崩塌”的原因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12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其核心问题在于美联储持续上调利率,导致该银行所持债券等金融资产市价不断下跌,而非技术行业问题。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是硅谷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分析,此前,硅谷银行在流动性宽松时期吸收大量存款并配置长期限债券资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严重,导致利率风险急剧上升。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加息,特别是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利率倒挂”背景下,硅谷银行负债成本陡然上升,持有的大量债券资产价格暴跌,存款人集中取现,导致银行流动性枯竭。
中日学者都认为美欧紧缩货币政策埋下金融隐患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赵锡军17日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分析称,同刚爆雷的硅谷银行类似,美国的中小银行都面临着美联储加息所带来的资产负债错配产生的压力,因为中小银行的客户类型相对单一,如硅谷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初创企业,在负债资产方面,这些银行往往集中在债券,因此这类银行的风险特征比较一致。赵锡军认为,如果美联储加息政策持续,美国中小银行在客户特点、资产特点的影响下,可能遭遇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共同引起的问题。
日本东洋大学教授野崎浩成表示,虽然瑞信是金融稳定委员会指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拥有雄厚财力以及资本充足率,然而从过去案例不难看出,市场威力强大,危机可能加剧。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白井小百合指出,瑞信问题与硅谷银行事件在时间上几乎重叠,凸显金融系统脆弱性,进一步加重投资者对欧洲银行业整体的忧虑。目前,投资者高度重视银行业风险,或影响欧洲银行的资金筹措。不仅是瑞士央行,欧洲央行也需要视情况考虑应对措施。
◆热度还将延续
美欧银行业的危机何时能缓解
当地时间15日,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拉里·芬克警告称,近期美国银门银行、硅谷银行、签名银行接连爆雷,只是初步暴露了美国银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的问题。这可能是一场“缓慢滚动危机的开端”,之后可能有更多金融机构面临查封和关闭。
从硅谷银行的火速倒闭,到瑞士信贷的身陷困境,在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看来,近期美欧银行业危机,本质原因都是银行存款外流,这背后体现了在美联储、欧央行连续大幅加息背景下,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已开始显现。
“这几乎是加息周期中,美欧金融体系无可避免且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白雪分析称,要从根本上解除银行体系的这类危机,只能等待货币政策的转向——停止加息,甚至降息。
不过,白雪认为,当下美欧通胀压力依然高企,银行业危机可能促使货币政策当局为维稳暂时放缓甚至放弃激进紧缩,但在市场情绪逐渐稳定后,(货币政策当局)依然会继续其紧缩进程。这意味着,短期内以瑞士信贷危机为代表的美欧银行业危机无法从根源上完全解除。
美联储披露的最新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主要考虑的是通胀韧性及就业情况,对于金融市场的关注不是资产价格下跌,而是资产估值过高。
7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再度“鹰歌嘹亮”。他表示,尽管近来通胀有所缓和,但要使通胀降至2%的过程任重道远,而且很坎坷。最新经济数据强于预期,这表明最终利率水平可能高于先前预期。若所有数据表明有必要加快紧缩,美联储准备加快加息步伐。
下一个风险在哪个领域
“银行业遭遇危机后下一个威胁可能指向商业地产。”彭博社14日称,随着利率上升,贷款压力可能在商业地产领域迅速扩大,银行寻求降低风险敞口,贷款再融资的成本将变得更高,导致更多的房地产以更低的价格出售,贷款机构面临更大的损失风险。彭博社称,此次面临最大的风险的主要是小银行和一些专门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大型贷款机构。
美国全国房地产信托理事会发布的商业地产价格指数上季度暴跌3.5%,为200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彭博社认为,有理由质疑,商业地产行业目前发生的情况会让银行业重蹈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储蓄和贷款危机,更何况最近硅谷银行的危机表明,美国银行体系或许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健康。
金融危机会不会再次上演并蔓延
硅谷银行的倒塌是否会诱发金融危机是当下最热的话题之一。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平表示,当前,遭遇信任危机的中小银行自救能力较差,如果银行挤兑继续发生,中小银行相继抛售资产,会导致整个市场的资产估值进一步下跌。此时若大银行也遇到流动性问题,抛售资产同样会导致损失扩大。那么,就容易出现和金融危机类似的情形。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则认为,硅谷银行事件对美国风险投资体系、科技初创企业已经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也对与硅谷银行有联系的中国科技型企业产生了一定冲击,但从美国政府新的解决方案来看,后续直接冲击较为有限。
在对中国的影响方面,张明分析称,从目前来看,硅谷银行事件对中国金融市场冲击非常有限。
何平认为,这场海外危机在短期内不会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和系统性风险。
白雪也持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目前美欧银行危机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传导渠道十分有限,更为重要的一点,美欧银行危机爆发的政策背景和引发条件,在国内并不存在。
(信息来源:新华社、环球网,新华社、华夏时报、海外网、界面新闻、第一财经、红星新闻、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