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的劳动收获人生价值

让学生有能力工作是培智教育的目标

2023-03-16

《上海烟火的春夏秋冬》之秋

视频报道,关注微信公众号“酱爆”(hzjiangbao)

这几年,经过社会、学校、媒体的多方努力,智力障碍青少年群体的神秘面纱和刻板印象正在逐步消退。在杭州,很多人知道了杨绫子学校,知道了“智慧树”咖啡,并愿意走近他们,帮助他们。

同时,这也给更多培智学校的老师、学生、家长以信心,愿意向社会展示真实的自我,展示学校的日常,并与社会连接。我们将带您走进更多培智学校,告诉大家学校如何培养这些孩子,他们又需要社会给予哪些帮助。

文/摄 商报记者 张凡 视频 邱仁森 张凡

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创办于1953年,现有教职员工132人,学生490人。学校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与康复训练以及职业技术培训,分设陆家嘴、上南和群星职校忠华教学点三个校区。

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开设烹饪、中西式面点、计算机平面设计等专业,同时打造艺术疗愈、咖啡、刺绣等职业实训基地,开发“职前一公里”转衔课程,为学生毕业后独立生活、就业提供支持。

近年来,已有300多名学生被海神诺富特酒店、世博洲际酒店、星巴克、盒马鲜生等企业正式录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合作完成一幅画

“一万个太阳”经常举办公益画展,这次我们也向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发出了邀请。上海的同学们,把上海的摩登和繁华画了出来。

《上海烟火的春夏秋冬》系列画作一共有四幅,每一幅都画了一幢陆家嘴的标志性建筑和一样上海人早餐界的“四大金刚”。

“这幅画是春天,是陆家嘴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然后这边是上海的著名小吃南翔小笼。”

“这幅画是夏天,这是金茂大厦,这个是上海老洋房的彩窗,我们把大饼当成月亮画在最上面。”

“这幅画是秋天,这个建筑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是油条。”

“这幅画我们画的是冬天,建筑是上海中心大厦,早点是粢饭团。”

李翔云同学不紧不慢地介绍画中的内容,重点介绍了上海早点。“四大金刚”里,他最喜欢吃粢饭团。他说,画画让人放松,遇到复杂的事情或者不开心了,就会去画画。

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绿树成荫”艺术融空间的喻帆老师介绍,这些画作都是同学们协力完成的。能力较弱的同学先在画板上涂颜料画背景色,再由造型能力强的同学勾出轮廓,然后其他同学一起上色。

“我们把三个层次的孩子加在一起,提倡让人人都参与。”

一杯香醇的咖啡

杭州人都知道在“智慧树”咖啡,是由特殊学生为顾客做咖啡的。在上海,也有同类的咖啡店——梦工坊咖啡吧。

梦工坊咖啡吧成立于2019年6月28日,地址最初在上海浦东成山路,后来搬迁到齐河路。现在,在峨山路也有第二家分店,目前有9名正式员工。

“大家好,我叫张知潇,我是梦工坊咖啡吧的迎宾员。”

“大家好,我叫张启,今年20岁,现在是梦工坊咖啡吧的一名服务员。”

“大家好,我叫孟天赐,今年20岁。我在梦工坊咖啡吧的岗位是迎宾,负责拉门。”

“大家好,我叫王颖异,是梦工坊咖啡吧的一名收银员,今年22岁。”

“我是陈思远,在店里负责咖啡拉花。我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咖啡师,做更多的咖啡给客人和老师喝。”

陈思远同学擅长拉花,每次客人点拿铁,他最高兴,因为又可以表现了。他在打奶泡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转圈转圈再转圈,加热加热再加热”。这是上课时老师传授的要领口诀,念完两遍,奶泡打发时间刚刚好。

王颖异是店里的老员工了,工作3年多,她说同学变成了同事,跟伙伴一起互帮互助服务好客人,在这里很开心。

给顾客开门、擦桌子、收餐具、做咖啡、送咖啡……这些普通的工作,我们可能还不太好意思和朋友说,但在这些孩子口中都是值得骄傲的、最好的工作。

因为在这里,他们可以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劳动来收获人生价值。

一针一线绣未来

“这是针、线、剪刀,穿针器、布和绣绷。左手拿绣绷,右手拿针线,针从顶点开始穿出来,空开一粒米距离,把针穿到布背后,再回头把针穿上来,把线拉直。”

洪嘉骊同学清楚地向我讲解刺绣的工具、步骤,还有质量要求,逻辑清晰,条理清楚。她一边说话,一边手上也不闲着,一针一针地走线,手法熟练,速度也不慢。几分钟后,蓝布上就出现一个纹样,弯弯的曲线,顺畅又好看。

“我在绣‘永’字,这是汉代‘永’字。我在绣坊上班。”轻快的语气中,不难听出她的愉悦和自信。她的刺绣会被做成杯垫、茶席、手包等商品,并且卖得不错。有不少企业向学校下订单,不乏国际知名的大公司。

爱碍爱就业支持基地(绣坊),是上海市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在企业支持下创办的刺绣类就业支持基地。当学生到职校四年级时,就可以选择来基地实习,经过一年辅导员老师的教学和指导后,有可能被基地录用成为一名正式员工。2019年至今,累计约有120个学生参与到此项目当中。

智力障碍的学生可以刺绣,并绣得那么好,着实让人惊艳。这里除了学生自身努力,老师在教学方式上也想了很多办法。学校老师杨斌表示,从最简单的穿针引线开始,学生从绣直线,到绣圆形、三角形,再到绣字母、汉字,逐步提高难度,最终达到针法熟练的教学目的。

杨老师说,别看绣坊面积不大,但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学生可以与人交往、和人沟通,而且刺绣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康复疗愈,能舒缓稳定情绪。如果学生没有这样一个就业基地,他就只能待在家里,各项能力都会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