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IPO 嘀嗒出行第三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蔚来、高瓴和京东等均有投资

2023-02-23

商报讯(记者 叶晓珺)近日,国内最大的顺风车出行平台嘀嗒出行再次重启IPO,这是其两次上市未果后,第三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由中金公司、海通国际及野村国际联席保荐。此次递表,代表着嘀嗒出行距离正式挂牌上市又近了一步。但业内表示,以顺风拼车业务起家的嘀嗒出行,虽说简单轻量化的模式造就了其持续盈利,但过于单一的业务也存在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上其迟迟未能找到第二增长引擎,想要冲击“网约车第一股”,并非易事。

嘀嗒出行第三次冲击IPO

据港交所披露,嘀嗒出行于2月20日第三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在此之前,其分别于2020年10月、2021年4月两度赴港IPO,均以失效收场。

公开资料显示,嘀嗒出行创立于2014年,目前主要拥有出租车和顺风车两大业务,先后获得了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资本、京东及携程的多轮投资。截至2022年9月30日,嘀嗒出行已在中国86个城市提供了出租车网约服务,同时,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

此外,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实现首次盈利后,嘀嗒出行目前已连续4年盈利。且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经调整利润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计算,嘀嗒出行过往连续两年均为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实现盈利的主要市场参与者。具体来看,按出租车搭乘次数计算,2021年嘀嗒出行在中国出行平台中排名第二;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于2021年经营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

财报数据显示,嘀嗒出行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收益分别为人民币7.54亿元、7.81亿元、4.28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3.43亿元、2.38亿元、0.65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45.5%、30.5%、15.3%。

不过从毛利率方面来看,还是处于连年下降趋势,2020年、2021年的毛利率分别为82.7%、80.9%。其中,出租车业务毛利率降幅明显,2021年前9个月还实现409万的毛利,到了2022年前9个月却忽然转亏,毛亏损741万元,期内毛利率为-47.7%。

对此,嘀嗒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顺风车业务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对私家车车主的补贴、提高顺风车出行保险保额上限。出租车业务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以及相关服务成本增加所致。

顺风车业务合规问题等成隐忧

成也顺风车拼车业务,败也源于此业务。业内表示,嘀嗒出行靠顺风车服务打开市场,但由于这项业务相对低频,它在整个出行市场中所占据的份额十分有限,且顺风车业务屡遭处罚。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出租车、网约车、顺风车在内的中国汽车客运市场总订单数为267亿,其中顺风车为3亿,占比1.12%。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嘀嗒出行以66.5%的份额占据这一细分市场的头名,并于次年10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两年零4个月后更新提交的第三份招股书上,国内顺风车市场规模由140亿元增长至204亿元,但嘀嗒出行的市场份额却跌至38.1%,近乎腰斩,仅领先第二名6.6个百分点。

“过分依赖单一业务,迟迟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是嘀嗒出行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业内专家表示。相较而言,滴滴和哈啰出行都有较多业务线。不过,为突破顺风车这门生意的天花板,嘀嗒出行在2017年上线了出租车服务业务,但并未带来明显的增量。

值得注意的是,从股权分布来看,嘀嗒出行5位联合创始人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及李跃军通过5brothers Limited持有公司33.11%股权。另外,蔚来资本、IDG资本、崇德资本、高瓴资本、京东、携程都是其股东,分别持股21.92%、10.43%、7.29%、4.23%、4.23%、2.92%。

尽管多家知名机构参投,但对于嘀嗒出行来说,其顺风车业务合规问题依旧是绕不开的潜在风险。公司在招股书中也直言,中国顺风车市场可能面临其他出行选择、相关监管规定及限制以及安全及隐私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其中许多因素非公司所能控制。而不遵守法规或发牌制度,以及法规或发牌制度发生变动,都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