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记者 苗露)与每年电商颇为看重的“双十一”一样,进入四季度以来,部分头部险企率先上线“开门红”相关产品,以“开门红”求得“全年红”。从目前已推出产品来看,“开门红”产品呈现“短交快返”特征,以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成为市场热推重点。但消费者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仍须提前做好功课,注意规避销售误导。
多险企拉开“开门红”营销序幕
“开门红”具体是指险企岁末年初特有的推广节奏和营销方式,重点推出一批具有收益较高、保本稳定、兼具理财特征的产品,以期加速收揽保费,为全年业务打开新局面。
尽管近年来随着监管趋严、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险企选择淡化“开门红”概念,将业绩压力平滑至日常销售中,依旧挡不住“开门红”新产品推出的步伐。
自10月中旬以来,部分头部险企便开始陆续布局上线“开门红”相关产品。如中国人寿寿险上线鑫瑞稳赢年金保险、鑫瑞年年养老年金产品和鑫享未来两全保险三款产品;平安人寿推出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终身寿险、平安御享财富(2023)养老年金保险和平安御享财富(2023)年金保险;泰康人寿推出“开门红”主力产品泰康惠赢人生(爱家版)年金保险产品计划。
平安证券研报分析,当前理财收益率下行、客户资产配置需求凸显,预计主要险企将延续过往两年的策略,第一阶段主打搭配相对高收益万能险的短储产品,第二阶段主打长储和增额终身寿险,并继续搭配康养服务,预计2023年“开门红”业绩将表现良好。
储蓄类保险产品备受青睐
事实上,受年内资本市场震荡加剧影响,投资者开始更多关心保险产品在“保值”基础上的“增值”。就目前已推出的产品来看,“开门红”大多为储蓄型保险产品,主要为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两全险+万能账户”的组合形式,具备久期长、收益率相对较高且功能灵活等特点。
从缴费方式来看,近期推出的“开门红”相关产品主要以期缴业务为主,缴费期限多为3年、5年、8年、10年。整体来看,“开门红”产品在缴费期和保障期方面较此前有缩短趋势。业内人士分析,这种“短交快返”的特征主要是为了满足部分消费者想要快速拿回本金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金/两全保险+万能账户”产品组合中,投保人可在主险“养老年金”或“两全保险”中附加万能账户。附加万能账户后,保单养老金或生存金在未被领取的情况下,就会自动转入相对应的万能账户进行生息,从而达到财富持续增长的目的。
如中国人寿的“鑫享未来”产品,该产品为中期两全保险,在去年“鑫裕金生”基础上有所延续,可选择一次性缴费、3年交、5年交,保障期有8年和10年可选。该产品具有返还快的特点,搭配的鑫尊宝万能账户(A款),现行结算利率可达4.8%。
据目前上市险企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人保和中国平安这4家上市险企今年前10个月共取得保费收入约1.91万亿元,同比增长3.3%。但仅从10月份数据来看,各上市险企保费收入环比皆大幅下降,其寿险业务保费环比下降尤为明显。其中,降幅最大的险企寿险保费环比下降58.1%,降幅第二大的险企寿险保费环比下降32.9%。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10月份保费环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前寿险公司将业务重心转移到明年的“开门红”工作之上;二是当前寿险业整体尚未明显复苏,市场成交持续低迷。而在权益市场震荡、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今年保险业“开门红”有望扭转颓势。
消费者投资保险需谨慎
近期,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当前选择“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最高,为45.6%。当被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选择保险居民占比为14.1%。
不过,消费者在投资保险产品时,也不能盲目。中国精算师协会表示,要警惕增额终身寿险销售过程中的误导行为,保额增长率和投资收益率的概念差别很大,应予以警惕。终身寿险的保额是指在被保险人身故或者全残时,受益人可以领取到的保险金额,它跟投资收益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