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严斐
都说中秋的月,是清朗的月,团圆的月;中秋的诗,却是思念的诗,寂寥的诗,伤感的诗……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执行主任鹤矾在线与商报小记者们聊中国人的中秋情节,以及那读来让人魂牵梦萦的中秋诗词……
通过鹤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对中秋节,以及中秋有关的诗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感触。
据悉,本次活动由杭州图书馆主办,浙江省文学志愿者中心协办。
■小记者投稿
中秋月与诗
今天是中秋节,我参与了中秋诗词鉴赏活动。老师带着我们读了很多古代文人写的中秋诗词,表达了他们思乡,怀人的心情。让我了解到中秋的月亮有思念的月亮、寂寥的月亮、伤感的月亮、超脱的月亮……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李白的《子夜吴歌》:“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表达了妻子对边疆丈夫的思念、怀念,期待与丈夫团聚。我最喜欢的是苏轼的《阳光曲·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把中秋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和弟弟虽然此时此刻团聚在一起欣赏明月,但是他们马上就要离别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伤感之情。
参加这次活动收获很大,我读到了不同意境的中秋诗词,通过诗词体会到了诗人的真情实感,我觉得我现在能和亲人、朋友团聚在一起过中秋真是太幸福了!
商报小记者(长青小学)竺颖
中秋节读苏轼《水调歌头》
古时候的诗人,他们身处异乡,与亲人分别,看到那一轮明月,不禁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于是他们提笔写下一行行千古名句,由此来寄托他们的孤独、忧愁。
我最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每句话都写得很好。“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他说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圆呢?这种似乎在责备月亮的口气让人读了不禁令人发笑。苏轼有句话很有名,“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句话体现了苏轼待人处事的态度,高高在上的人他不畏惧,底层低俗的人他不嫌弃。正是如此,让他有了一丝孩子的天真,在中秋之夜,毫不客气地责备月亮。但他毕竟达观,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更是说清事实,人固有一死,人的一生必定会有分别,这是一件必然之事,只愿亲人朋友们都健健康康即可。性格超脱、率性,可见一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大家在中秋佳节能与亲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无疑是我们现在能做的最好之事了。
商报小记者(袁浦小学)何志宁
中秋明月夜
中秋,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中秋节当天,鹤矾老师又和我们在直播室见面了,讲的是“中秋诗词”。
中秋,在我们眼中是幸福、团圆的节日,在古代有些诗人眼中,却常怀悲伤。因为他们经常为生活到处奔波,作客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的中秋诗词往往流露强烈的思念与感伤。苏轼甚至在与弟弟中秋相聚时就想到将来的分别,悲从中来,化而为诗,就是著名的《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写的《西江月》,词里有一句“月明多被云妨”,讲的是月亮被云挡住了没人陪苏轼看月亮,这“云”,老师说指朝廷中的小人,黑暗势力,但我有我的发现:当天晚上,我和同学在一起玩,也发现明月被云层挡住,只看到月亮透过厚厚的云层发出淡黄色的光。同学说要用炮弹,把云层炸开,让他看月亮,我说“我要用吸尘器把云吸走,让我看月亮!”说完,两人同时笑起来。
中秋,蒙上古代诗人的情感,便悲伤了;加入我们的情感,便幸福了!
杭州市图书馆“太阳风”文学社社员
杭州市春晖小学 李臻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