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纲领第11条缺失之谜①

2022-08-06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闪光的红色起点。关于中共一大,国内至今没有发现任何中文原始档案文献记载。仅有的两份文献,都是由外文翻译过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有15条。但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没有第11条。

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国内各地和旅日党的早期组织选派代表参会。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受陈独秀派遣的包惠僧出席了中共一大。他们代表着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党的主要创始人在广州的陈独秀和在北京的李大钊均因有其他事务未出席一大。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会议。

中共一大选举产生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中共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决议。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这两份重要文献的原始中文版始终未曾找到,目前,我们看到的均译自外文。其中,中共一大纲领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任务、组织和纪律等,包含了党章的一些基本要素,具有党章的初步体例,实际上起到了党章的作用,为后来党章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中共一大纲领共计15条。但奇怪的是,其中,第11条缺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问题的由来

目前我们看到的一大纲领主要来自两个版本:

一是俄文版。1957年,苏共中央把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档案移交给中央档案馆。其中,有俄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该件原藏于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全宗514,目录1,案卷13),为俄文打印件,共15条。其中有第11条标号,但注明“遗漏——译者”字样,无具体内容。

二是英文版。1960年,美国学者韦慕庭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发现了中共一大代表陈公博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附录一为英文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经对照,该英文版与俄文版内容基本相同,仅具体文字稍有出入。同标为15条,其中第10条后直接为第12条,没有第11条。

目前收录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中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译自俄文版,在第11条“遗漏——译者”处另加注释:“此处为俄文稿原注。”

由此引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第11条缺失这一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陆续有学者关注研究过这一问题,但受档案资料限制,至今未有大的突破,均无果而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基本著作,在讲到中共一大时,均未涉及此问题。

一大纲领第11条缺失原因的分析

对于中共一大纲领第11条缺失的原因,学术界曾有过争论,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起来有以下四种:

一是“遗漏说”。来自俄文版中所加的注释。因俄文版是先被发现的,且与后来发现的英文版无大的矛盾之处,部分学者采用俄文版所持的“遗漏”一说。

二是“技术错误说”。来自美国学者韦慕庭的揣测。韦慕庭在编陈公博著《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时表示:“在陈公博的译文中没有第11条,究竟是遗漏了一条,还是从第11条起写错了条数,这无法说。”在附录一的注释中,他又指出:“陈公博的稿本无第11条,可能是他打印新的一页时遗漏了,或在第10条以后排错了。”这里的“遗漏”与“排错”同属技术错误的性质。

三是“删除说”或“抹掉说”。其中,一种说法认为,大会表决时被删除。作家叶永烈认为:“也可能是第11条引起很大的争议,付诸大会表决时被删去。”另一种说法认为,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担心引起误解和不快而有意删除和抹掉。正如有学者撰文指出的:一大结束后,“由于某种原因,决定在向共产国际汇报之时,抹去第11条,以‘遗漏’为借口搪塞”“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党纲草案一开始就没有这一条,是排序时排错了;二是草案中有,定稿时或翻译时由于某种原因抹掉了。比较起来第二种可能性更大些。”

四是“搁置说”。著名中共一大研究专家邵维正教授认为,极大可能一大纲领原来有第11条,为具有较大争议性的内容。但由于一大召开仓促、时间紧急、环境危险,代表们未能最终达成一致,因而被搁置。(未完待续)

(作者李颖,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据人民政协网,摘自《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学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