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东西却联系不上商家了? 贷款购物没有收到货品?

昨天有场金融反诈志愿者专场活动

2022-06-16

商报讯(通讯员 刘丽芳 王淑玲 记者 汪晓筠 苏朗 贾鑫茹)不久前,大学生徐女士在网购平台购买了一瓶洗面奶。一个月以后,一个陌生号码自称是客服,打给了徐女士,“您之前购买的洗面奶有质量问题,我们愿意十倍赔偿。”随后其用各种理由要求徐女士转钱到指定银行卡,承诺之后再返还。在徐女士陆续把钱转过去之后,对方就再也杳无音讯了。

昨天,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钱塘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在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开展“放心消费进校园,志愿服务在行动”主题的金融反诈志愿者专场活动,现场邀请了浙江润杭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陶若愚为学生讲解常见的金融诈骗的案例和应对办法。

就此问题,浙江润杭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陶若愚指出,从民法的角度来说,购买的东西不符合规范,只需要维修和补偿,所以双倍退款的电商客服电话都是诈骗,商家是不会主动的给予更多好处。有问题主动联系平台客服,不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联系。更不要透露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给陌生人。如遇诈骗,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及时维护自己的权益。

陶若愚表示,大学生作为金融消费者的特殊群体,因投资经验不足、金融知识欠缺、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等原因,容易陷入不法分子的诈骗陷阱,造成难以预估的损失,使大学生遭受金融诈骗的风险日趋严重。特别是在互联网消费方面,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群体是互联网消费的主要对象,针对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应得到重视。因此,本次活动区分了8种主要金融消费类诈骗类型,通过以大学生受害者为主的鲜活案例,对日常消费场景法律风险的深入剖析,给同学们带来一堂生动反诈宣讲课程。

钱塘区聚集着大量的大学生群体。钱塘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会长韩友夫表示:“大学生消费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在开展高校放心商圈建设,大学生在金融投资、金融消费方面的观念一直有所欠缺,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金融理性消费,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大学生消费群体的安全消费意识。”

杭州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行政与综合管理部孙聪说:“每年我们都会做大学生反诈的培训,警醒同学们不要上当。此外,我们还组建以大学生力量为主的消费维权志愿者服务队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大学生也能参与到放心消费环境的营造中来,这不仅是为放心消费意识营造打造了新的窗口,同时也让大学生更早地进入到社会责任的践行中来,让履行社会责任有了新的平台,更是让大学生消费维权有了新的渠道,提高消费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到身边的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