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只是“最好的姜子牙”,真实身份还曾是地下党员

“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去世 坚守舞台一生演绎无数经典角色

2022-06-12

蓝天野扮演的姜子牙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6月8日13点43分,“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他演过《茶馆》里的秦二爷、《渴望》里的王沪生父亲、《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用70多年的艺术积淀为观众奉献了无数戏剧和影视经典形象。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蓝天野不仅是一位创造出众多经典角色的演员,年轻时还曾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的一生实属传奇。

是话剧演员,也是地下党员

1927年,蓝天野出生在河北衡水,不到一岁随家人迁居北京。

1944年,17岁的蓝天野报考了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进入油画系学习。他原以为这一生将与画笔纸墨为伴,却阴差阳错,走上了表演的道路。

和蓝天野一起考入北平艺专的还有高中校友兼好友苏民,他原名濮思荀,是一个学生剧团的骨干。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民邀请蓝天野来排演一部话剧,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年轻的蓝天野成了整个剧团的中流砥柱。

1945年,离家出走6年的三姐石梅为了迎接抗战胜利而回到北平,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在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中,蓝天野回忆,“我们的新家立刻就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几位交通(员)到这儿来联系。”

三姐通过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美术专业的蓝天野就负责刻蜡板,油印宣传资料,三姐再跑到街上去散发传单。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出发一直骑到西山,把沦陷区的物资和文件送给解放区的同志,又从那里拿回给北平地下党工作人员的各种物资。

1945年9月23日,18岁的蓝天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北平成为国统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在戏剧战线的工作,北平地下党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放弃了美术的学业,一边在剧团演出,一边在各学校中发展党员,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

1946年秋天,蓝天野加入了演剧二队。这是1938年国共合作时,周恩来领导的进步文艺组织。演剧二队是国民党军队编制,但其实队员都是共产党员。“从1946年开始,也就是我19岁的时候,我对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少校,所以那时我是个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共产党。”

1948年白色恐怖加剧,国民党特务加紧了对进步剧团、演剧二队的监视,开始侦查他们与共产党的联系。为迎接解放战争胜利需要保存实力,地下党要把演剧二队的同志们分批撤回解放区。

此时,国民党派来一个姓董的新队长,蓝天野等演剧二队的演员们对他非常热情,趁这个新队长被夸得飘起来之际,蓝天野等人提出,让新来的队长给大家谋点福利,过中秋节放三天假,董队长一听就同意了。

就这样,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走一拨人,不走的就陪着董队长打牌。到了第四天该上班了,演剧二队的人都走光了。“后来董队长到处抓人,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蓝天野说。

就这样,蓝天野用自己国民党少校身份掩护同志们成功撤退。

1948年秋天,从北京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组织上临时要求改名字,他就从原名王润森改名为蓝天野,一直沿用至今。

为演好秦二爷想办法找原型

新中国成立后,话剧成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蓝天野成为第一批骨干演员。

1956年,老舍创作了《茶馆》,北京人艺当即决定排演这部话剧。当其他人纷纷主动申请出演《茶馆》时,蓝天野竟然没有申请。原来,《茶馆》中的角色多是市井小人物,蓝天野自认身材高大挺拔,与茶馆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一时想不出自己可以演哪个角色。

蓝天野有幸遇见了伯乐——《茶馆》的导演焦菊隐。他慧眼识珠,挑选蓝天野扮演一个贯穿全剧的重要角色——秦二爷。秦二爷年轻时是一位意气风发的民族资本家,此后经历了实业救国失败,变得苍老和悲凉,反差很大,是一个难以驾驭的角色。

为演好秦二爷,蓝天野想办法到生活中找原型。他结识了一位民族资本家,和他一同生活,观察他的举手投足,揣摩他的一举一动。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蓝天野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递一条马鞭,拿一只茶杯,才能准确又自然。

经过两年的排练,《茶馆》于1958年3月29日公演,当即引起强烈反响,蓝天野也因秦二爷这个角色被观众记住。第一版《茶馆》一直演到1992年,共演出374场,享誉中外,成为一代传奇。

蓝天野还出演了《北京人》《蔡文姬》《王昭君》等话剧。角色养鸽子,他就读《鸽经》;角色是古人,他就读史料;角色是匈奴人,他还去钻研服装细节。渐渐地,蓝天野不甘心只当演员,他对导演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

1963年,蓝天野正式转型成为一名导演。他的恩师正是当年选他进入《茶馆》剧组的焦菊隐。师徒二人共同导演了话剧《关汉卿》,这也是焦菊隐执导的最后一部作品。

离休后在电视剧和话剧间自由切换

1987年,蓝天野离休,暂时离开了话剧舞台,但他并没有闲下来。

一方面,他忙着拍电视剧,《封神榜》《渴望》都是离休后拍的。

为演好姜子牙,蓝天野专门到北京白云观体验生活,阅读道教书籍。最终,呈现在荧屏上的姜子牙,从里到外都透着仙气。在《封神榜》最初的剧本中,姜子牙见周文王时是跪拜,蓝天野认为,这样让姜子牙与一般谋士无异,和神话传说中执掌封神大业的形象格格不入。在他坚持下,这段戏改为:姜子牙站立起身,对周文王说自己等候已久。直到今天,在许多观众心中,蓝天野塑造的姜子牙依然是最经典传神的。

另一方面,他重新捡起了绘画,在1996年、1998年、2011年三次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的一天,84岁高龄的蓝天野正在准备第三次个人画展时,收到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张和平的邀请,在巴金原著、曹禺改编、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家》中出演反派角色冯乐山。

命运给他设了道难关,让一辈子没有演过反面角色的他,在耄耋之年挑战从未演过的角色。排练中,他不慎摔伤,导致手指骨折,但起身后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他带着伤依旧按时参加排练。

北京人艺到上海演出频次不高,不过蓝天野在沪上舞台奉献了难忘的精彩瞬间。2016年7月,他在上海上剧场主演话剧《冬之旅》,一连3场。《冬之旅》以主演两人对话形式演足105分钟,没有中场休息。当导演赖声川介绍“89岁的蓝天野老师”时,观众响起一片惊呼。蓝天野从北京到上海演戏,没有家人、助理随行。

九旬老艺术家仍在为话剧操劳

2020年,在北京人艺举行“曹禺诞辰110周年纪念演出”时,蓝天野以93岁的高龄,时隔数年再度出演“冯乐山”,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演员的身份,站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之上。

2021年3月,94岁的蓝天野带着曾经导演过的经典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再度登上舞台,指导着孙子辈乃至重孙辈的演员。这份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敬仰。

2021年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94岁的蓝天野作为中国戏剧界唯一入选者,荣获由习总书记亲自颁发的“七一勋章”。

去世前,他仍在准备话剧《茶馆》重演的工作——6月9日到14日,北京人艺迎来建院70周年演出,重排《茶馆》。濮存昕担任主演,蓝天野则作为艺术顾问,可惜的是,这位人艺的精神支柱,终究是缺席了。

(信息来源:新华社,环球人物、上观新闻、新民周刊、瞭望智库、新京报微信公众号)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6月8日13点43分,“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他演过《茶馆》里的秦二爷、《渴望》里的王沪生父亲、《封神榜》里的姜子牙……用70多年的艺术积淀为观众奉献了无数戏剧和影视经典形象。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蓝天野不仅是一位创造出众多经典角色的演员,年轻时还曾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的一生实属传奇。

是话剧演员,也是地下党员

1927年,蓝天野出生在河北衡水,不到一岁随家人迁居北京。

1944年,17岁的蓝天野报考了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进入油画系学习。他原以为这一生将与画笔纸墨为伴,却阴差阳错,走上了表演的道路。

和蓝天野一起考入北平艺专的还有高中校友兼好友苏民,他原名濮思荀,是一个学生剧团的骨干。一次偶然的机会,苏民邀请蓝天野来排演一部话剧,没想到一发不可收,年轻的蓝天野成了整个剧团的中流砥柱。

1945年,离家出走6年的三姐石梅为了迎接抗战胜利而回到北平,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在自传《烟雨平生蓝天野》中,蓝天野回忆,“我们的新家立刻就成了共产党的地下联络点,几位交通(员)到这儿来联系。”

三姐通过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美术专业的蓝天野就负责刻蜡板,油印宣传资料,三姐再跑到街上去散发传单。他还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出发一直骑到西山,把沦陷区的物资和文件送给解放区的同志,又从那里拿回给北平地下党工作人员的各种物资。

1945年9月23日,18岁的蓝天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胜利后,北平成为国统区。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在戏剧战线的工作,北平地下党成立了北平剧联党支部,蓝天野按照党组织的安排,放弃了美术的学业,一边在剧团演出,一边在各学校中发展党员,走上了职业演员的道路。

1946年秋天,蓝天野加入了演剧二队。这是1938年国共合作时,周恩来领导的进步文艺组织。演剧二队是国民党军队编制,但其实队员都是共产党员。“从1946年开始,也就是我19岁的时候,我对外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少校,所以那时我是个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共产党。”

1948年白色恐怖加剧,国民党特务加紧了对进步剧团、演剧二队的监视,开始侦查他们与共产党的联系。为迎接解放战争胜利需要保存实力,地下党要把演剧二队的同志们分批撤回解放区。

此时,国民党派来一个姓董的新队长,蓝天野等演剧二队的演员们对他非常热情,趁这个新队长被夸得飘起来之际,蓝天野等人提出,让新来的队长给大家谋点福利,过中秋节放三天假,董队长一听就同意了。

就这样,从第一天开始,每天走一拨人,不走的就陪着董队长打牌。到了第四天该上班了,演剧二队的人都走光了。“后来董队长到处抓人,当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蓝天野说。

就这样,蓝天野用自己国民党少校身份掩护同志们成功撤退。

1948年秋天,从北京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组织上临时要求改名字,他就从原名王润森改名为蓝天野,一直沿用至今。

为演好秦二爷想办法找原型

新中国成立后,话剧成为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立,蓝天野成为第一批骨干演员。

1956年,老舍创作了《茶馆》,北京人艺当即决定排演这部话剧。当其他人纷纷主动申请出演《茶馆》时,蓝天野竟然没有申请。原来,《茶馆》中的角色多是市井小人物,蓝天野自认身材高大挺拔,与茶馆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一时想不出自己可以演哪个角色。

蓝天野有幸遇见了伯乐——《茶馆》的导演焦菊隐。他慧眼识珠,挑选蓝天野扮演一个贯穿全剧的重要角色——秦二爷。秦二爷年轻时是一位意气风发的民族资本家,此后经历了实业救国失败,变得苍老和悲凉,反差很大,是一个难以驾驭的角色。

为演好秦二爷,蓝天野想办法到生活中找原型。他结识了一位民族资本家,和他一同生活,观察他的举手投足,揣摩他的一举一动。正是通过这样的努力,蓝天野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递一条马鞭,拿一只茶杯,才能准确又自然。

经过两年的排练,《茶馆》于1958年3月29日公演,当即引起强烈反响,蓝天野也因秦二爷这个角色被观众记住。第一版《茶馆》一直演到1992年,共演出374场,享誉中外,成为一代传奇。

蓝天野还出演了《北京人》《蔡文姬》《王昭君》等话剧。角色养鸽子,他就读《鸽经》;角色是古人,他就读史料;角色是匈奴人,他还去钻研服装细节。渐渐地,蓝天野不甘心只当演员,他对导演这个行业产生了兴趣。

1963年,蓝天野正式转型成为一名导演。他的恩师正是当年选他进入《茶馆》剧组的焦菊隐。师徒二人共同导演了话剧《关汉卿》,这也是焦菊隐执导的最后一部作品。

离休后在电视剧和话剧间自由切换

1987年,蓝天野离休,暂时离开了话剧舞台,但他并没有闲下来。

一方面,他忙着拍电视剧,《封神榜》《渴望》都是离休后拍的。

为演好姜子牙,蓝天野专门到北京白云观体验生活,阅读道教书籍。最终,呈现在荧屏上的姜子牙,从里到外都透着仙气。在《封神榜》最初的剧本中,姜子牙见周文王时是跪拜,蓝天野认为,这样让姜子牙与一般谋士无异,和神话传说中执掌封神大业的形象格格不入。在他坚持下,这段戏改为:姜子牙站立起身,对周文王说自己等候已久。直到今天,在许多观众心中,蓝天野塑造的姜子牙依然是最经典传神的。

另一方面,他重新捡起了绘画,在1996年、1998年、2011年三次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的一天,84岁高龄的蓝天野正在准备第三次个人画展时,收到北京人艺时任院长张和平的邀请,在巴金原著、曹禺改编、李六乙导演的话剧《家》中出演反派角色冯乐山。

命运给他设了道难关,让一辈子没有演过反面角色的他,在耄耋之年挑战从未演过的角色。排练中,他不慎摔伤,导致手指骨折,但起身后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他带着伤依旧按时参加排练。

北京人艺到上海演出频次不高,不过蓝天野在沪上舞台奉献了难忘的精彩瞬间。2016年7月,他在上海上剧场主演话剧《冬之旅》,一连3场。《冬之旅》以主演两人对话形式演足105分钟,没有中场休息。当导演赖声川介绍“89岁的蓝天野老师”时,观众响起一片惊呼。蓝天野从北京到上海演戏,没有家人、助理随行。

九旬老艺术家仍在为话剧操劳

2020年,在北京人艺举行“曹禺诞辰110周年纪念演出”时,蓝天野以93岁的高龄,时隔数年再度出演“冯乐山”,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以演员的身份,站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之上。

2021年3月,94岁的蓝天野带着曾经导演过的经典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再度登上舞台,指导着孙子辈乃至重孙辈的演员。这份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敬仰。

2021年6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94岁的蓝天野作为中国戏剧界唯一入选者,荣获由习总书记亲自颁发的“七一勋章”。

去世前,他仍在准备话剧《茶馆》重演的工作——6月9日到14日,北京人艺迎来建院70周年演出,重排《茶馆》。濮存昕担任主演,蓝天野则作为艺术顾问,可惜的是,这位人艺的精神支柱,终究是缺席了。

(信息来源:新华社,环球人物、上观新闻、新民周刊、瞭望智库、新京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