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投稿

这个不能吃的“粽子”不一般

商报小记者体验“拼拼豆豆”手工 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2022-06-08

商报记者 徐敏月 图片由小记者家长提供

端午节当天,每日商报小记者实践营联合天下手工推出了一场“拼拼豆豆”手工活动。

“拼拼豆豆”也叫智慧豆,是益智类拼图玩具。把“拼拼豆豆”和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让小记者们在无限的创意空间里,玩出了不一样的乐趣,既学习了端午习俗,又在拼“豆豆粽”的过程中提升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一样的粽子,一样的情怀

能吃的粽子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用小豆豆拼成的粽子,大家见过吗?

“豆豆粽”有两种。一种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乖巧地躺在粽叶上,看上去像极了刚出生的婴儿,甜美地睡在碧绿的摇篮里。另一种是三角形的小胖墩,穿着绿色外衣,有点像坦克。我选择了第二种。

拿到材料包后,我便迫不及待开始操作,按照图例把不同颜色的小豆豆拼上去。拼着拼着,我突然发现自己拼的和图例错位了,前面的功夫全部白费。我有点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能从头再来。我快速地把底盘清零,对齐图例,再把小豆豆重新一点一点拼回去。看着别人陆续完成,我心急火燎,恨不得会魔法,把它一秒拼好。心里默默说了不知多少遍“淡定”后,终于,我的“豆豆粽”雏形拼好了,内心随之长舒一口气。

今年的端午节过得真是难忘,不仅和家人一起包了美味的粽子,还亲手制作了一款不一样的“豆豆粽”。不一样的做法,却代表着同样的情怀!尽管“豆豆粽”不能吃,但它依旧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粽子。

商报小记者(大禹路小学甲来路校区)王晨曦

“玩”个不一样的粽子

这个“豆豆粽”不能吃,但好玩。老师说这是中国式乐高,名字就叫拼拼豆豆。

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拿到拼豆工具,包括一个托盘、一个镊子,还有一张彩色图纸后,我便开始拼豆豆。首先把图纸垫在透明托盘下,然后按照图纸上的形状和颜色,用镊子把小豆豆一颗颗摆在托盘的小凸起上,看起来还挺简单。没过多久,我就摆好了。可是小豆豆非常不听话,不小心碰一下它就掉出来了。

这时候,老师说:“已经摆好的小朋友把托盘拿上来,我们还要用电熨斗熨烫一下,小豆豆们才会黏合在一起。”我端起托盘,小心翼翼地走到前面去排队。刚熨完的小豆豆可真烫。然而,在组装已经黏合在一起的小豆豆时,我才发现其中一个零件上多拼了一颗豆,这可怎么办?我急得团团转。幸亏老师还能用剪刀把多余的豆豆剪掉,才算是补救了回来。原来,再简单的事情,不仔细的话,也是会出错的。

商报小记者(丁兰第二小学)郑王超

团结就是力量

当一颗颗小豆豆团结在一起,就能变成不一般的粽子?这次的商报小记者实践营活动,我就做出了这样的粽子。

两个拼贴台,一盒彩色的绿豆大小的短短圆柱形,有粉色、白色、深绿色和浅绿色,这就是我拿到的材料。为了提高效率,我和爸爸妈妈进行了分工,我负责拼接绿色粽叶,爸爸和妈妈负责搭白糯糯的粽子。

这些小圆柱又小又滑,稍不留神就会跑到其他地方去。我们齐心协力做好后,老师帮忙用熨斗压住拼接板并来来回回熨烫。熨斗的作用就是熔化塑料柱子,让它们能够在凝固后紧紧连接在一起。就像变魔术一样,刚刚还是调皮的小圆柱们立刻变成了整整齐齐的士兵,他们团结在一起,哪怕摔在地上也不会散开。

刚熨烫完的粽叶很烫,热腾腾的,就像是刚煮熟一样。凉一会儿,我再把四片白色的三角形拼装在一起,就完成晶莹剔透的糯米粽子啦。

商报小记者(卖鱼桥小学)宁树声

神奇的“粽子”

想到能亲手做出一个有眼睛、鼻子、嘴巴的可爱小粽子,我就充满了期待。

从老师手里领到材料后,我发现其中包括一块有很多凸起的塑料板和一盒各种颜色的小豆子。我赶紧按照图纸的颜色把豆子插到对应颜色的凸起上。这个过程需要很认真,因为如果放错了位置,就很难拼起来了。让我疑惑的是,这些豆子之间竟然是松散的,那最后怎么粘在一起呢?

见证“奇迹”的一刻到了。老师拿出一个电熨斗,压到豆子上后来回熨烫了几回,豆子们就牢牢粘在了一起。妈妈说,因为电熨斗很烫,豆子会一点点融化,等到冷却凝固后就粘在一起了。

商报小记者(长青小学)罗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