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
五一假期期间,杭州图书馆“太阳风”阅读课堂带领小朋友们走进范仲淹的诗词歌赋,了解其不凡的一生。商报小记者也组织观看了直播活动。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主讲老师以“划粥断齑”和“窖金捐僧”两个典故引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范仲淹勤俭节约、忧国忧民的一生。两个典故充分说明了他自身节俭却对他人慷慨的性格特征,在他之后的人生道路上,他也是这么去实践的。
还有一个典型事例便是他创建的范氏义庄。范氏义庄持续了将近九百多年,其中的义田在清朝时期达到了三千多亩,造福了当地百姓。
商报小记者(拱宸桥小学)黄芮曦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范仲淹对自己很严格。传说,他曾在一个寺庙里读书,因为太投入,去吃饭时别人早已吃完。他只好自己煮粥,等粥冷却,切成四份,早晚各吃两块,再加上一些烧熟的野菜。由此可见,他小时候的求学态度有多认真,饥饿会因为专注求知而遗忘。
范仲淹不为钱财所动、乐于助人的处世态度也同样体现在另一个发生在寺庙里的故事。一次,范仲淹的饼被老鼠偷了,他去追,追到了东边一个地方,结果发现了许多金子,范仲淹不为所动,把金子埋回土里。又一次,他的饼又被老鼠偷了,他又去追,到了西边一个地方,结果又发现了许多银子,范仲淹仍不为所动,把银子也埋回土里。后来范仲淹当了官,寺庙遭遇火灾,庙里的住持向范仲淹求救,范仲淹就把寺庙东西两边埋着金银的事情告诉了住持,让他一半修寺庙,一半济僧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范仲淹的优点之一,也是我们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商报小记者(袁浦小学)何志宁
乐于学习,必有所获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这首《苏慕遮·怀旧》读来不仅朗朗上口,还令人神往。仿佛有一幅画慢慢在眼前展开,有碧蓝的天空,铺满落叶的大地,水波上冒着水汽,犹如仙境。
在近日举行的古诗词鉴赏与擂台活动中,鹤矾老师带领我们一起欣赏了范仲淹的诗词,有《渔家傲·秋思》《苏慕遮·怀旧》《咏蚊》《瀑布》《潇洒桐庐郡十绝》等,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苏慕遮·怀旧》。
以前,一提到范仲淹,我就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后,他的形象对我来说将变得更为立体,除了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更是卓越的文学家。
商报小记者(卖鱼桥小学)宁树声
你好,范仲淹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范仲淹划粥断齑的故事。范仲淹童年读书非常专心。十七岁左右,他寄居醴泉寺,昼夜苦读。每天只煮一锅粥,等它凝结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做主食,拿几种野菜切成细碎末做副食。
后来在应天书院读书,南京留守听儿子诉说范仲淹的节俭,让儿子给他送东西吃,范仲淹却说:“我并非不感激令尊的厚意,仅仅多年吃粥,已成习惯,如今骤然享受佳肴美馔,恐怕将来吃不得苦了。”仅仅这件事,就可以看出范仲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为官者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忧,为天底下百姓的幸福出力,这句话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这让我想起了这学期学的《江上渔者》,也是范仲淹写的,全诗把鲈鱼的美味与捕鱼者的艰辛做鲜明的对比,饱含了范仲淹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同情。
“古诗词鉴赏与擂台”活动让我对范仲淹有了更多了解,也了解了更多古诗词背后的故事。
商报小记者(凤凰小学)徐梓峰
我的“偶像”范仲淹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我唯独崇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他对国家忠心耿耿,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最后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范仲淹的人生理念。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为官之时不忘做官之本,在战场前线英勇无畏地保家卫国,在政治失意时也不灭爱国之心。也正是这样的精神,使其领导并推行“庆历新政”,虽然由于权贵的阻挠而最终宣告失败,却为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范仲淹不仅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华,还学富五车。充满仁义的“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带着几许豪气与苍凉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首首诗词,让千年后的我们,仍感动其中,敬佩诗人。
商报小记者(春芽实验学校)王欣月
见贤思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时也是他的座右铭。他忧民之生计、忧民之灾患、忧民之负担、忧民之教育……他的“忧乐”思想为后世树立了不朽的道德榜样,是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的精神财富。
如今,通过对范仲淹诗词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孤陋寡闻”。在擂台环节,小伙伴们快速而又准确地回答问题,也让我“望尘莫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我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向先贤看齐。
商报小记者(大禹路小学甲来路校区)刘徐辰
正直当如是
范仲淹的正直体现在他的字里行间。《岳阳楼记》中除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名句,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是在朝廷做官,还是被贬地方,范仲淹都是一位胸怀天下的人。
他还对自己的老师晏殊说过这样一句话:“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情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其正直、勇敢可见一斑。
商报小记者(金沙湖实验学校)吕璟远
范仲淹和《岳阳楼记》
范仲淹饱览群书,又富于想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读来仿佛岳阳楼就在眼前,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范仲淹压根儿没登过岳阳楼,这篇广为流传的佳作居然是凭他对洞庭湖的印象、凭想象写成的。亏得他“范翁”之意不在“楼”,而在于“忧乐天下”也!
这样的写作功力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范仲淹读书很专心。有一次,皇帝正巧驾临应天府,很多同学都放下手中的课本去看皇帝,唯独范仲淹一人不去。他说:书读不好去见皇帝有什么用?把书读好了有的是机会见到皇帝。他一心一意做学问的求学态度,还体现在“划粥断齑”的典故中。一个可以不受外界干扰专心学习的人,一个会因为学习而忘记吃饭的人,能够靠想象写出《岳阳楼记》这样的名篇,其文学功底自然值得我辈瞻仰。
“太阳风”文学社(采荷三小)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