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报记者/每满记者 娄曈曈 侯惠惠
摄影/视频 娄曈曈 侯惠惠
实习生 刘卓黎
手绘 章丹丹
你的十几二十岁,是怎么度过的?被妈妈打发去菜场买菜,和哥哥姐姐抢家里唯一一台电视遥控器,还是在努力备考?随着年龄渐长,旧时光,却越发动人。遗憾的是,很多老物件,都没能保存下来。有时候收拾家里,偶尔看到一封十年前的书信,也能沉浸在回忆里很久。
江寺桥农贸市场建于1979年,陪伴周边居民四十余载,承载着他们的生活,也承载着他们的回忆。早前,江寺桥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木格窗、海棠玻璃、小霸王游戏机、老电视机和旧电扇……这些老物件都出现在了现在的江寺桥农贸市场,带大家一起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江寺桥越来越“旧”了,但是来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土生土长的萧山人 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菜场酒吧
江寺桥菜场,除了布置吸引人,每个摊位前的标语也很有特色。蔬菜摊位写着“内卷时代,人人是颗包菜,切丝儿爆炒,味道极好” 。豆腐店的标语则是“世界本就令人难以捉摸,就像黄豆可以百变婀娜。”这些标语都出自同一人——阿大之手。
阿大的身份很多,场景攻略创始人、音乐制作人、场景导演等等。但是在江寺桥农贸市场,阿大是菜场威士忌酒吧的主理人。
晚上6点过后,摊主们陆续收拾好摊位,打扫好卫生离开。在菜场最角落,装着海棠玻璃木格窗、贴着马赛克瓷砖的小店亮起了灯,这就是“下楼Shallow”酒吧。
作为土生土长的萧山人,阿大就住在市场周边,“下班之后,日落之前,下楼一杯话家常。”不需要精细打扮,可以像逛菜场一样在下楼酒吧坐一坐。店门口摆放着老式电视机和小霸王游戏机,阿大正在地上画着数字格,等着人们酒过三巡来跳房子。
暖黄的路灯下挂着“人间小馆”的标牌,市场的瓦楞屋顶透过来微凉的风,一瞬间好像真的回到小时候,和邻居们一起纳凉闲聊的夏夜。客人点完单,看着小小的铺面问道:“坐哪里?”,阿大指了指市场的摊位说:“任何地方都可以,我们是全国公摊面积最大的酒吧。”率性,自由。
阿大觉得,自己并不是在做酒吧,而是在做一个文化载体。“江寺桥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周边本地的居民很接地气。”他希望用“下楼Shallow”这个品牌,通过酒吧、live音乐会、文创等多种形式将这种文化传递开。
嵊州小吃店再往前走几步,右手边是两家猪肉铺,出生于1995年的丰晴是市场里最年轻的摊主,经营着自己的“丰记鲜肉铺”。他的摊位虽然不大,但是整洁干净,猪肉一块块码得整整齐齐。做猪肉铺不容易:“自己创业其实没看起来那么容易,我昨天半夜12点就起来,两点要去进货,早上五点开始做生意,都要自己一步步做好。”丰晴一边说一边反复擦着白色案板。丰晴觉得,江寺桥农贸市场的环境好,希望未来这里能吸引更多的客人,能在这里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在这个1990年代的复古风菜场,有人选择给大家带去简单的一餐一饭;有人想从这里开始打拼;也有人,试图带大家找回当年。
1990年代的菜场,来荡荡,或许能带我们走进温暖的旧时光。
豆腐年糕、炒榨面
简单滋味也是生活
江寺桥农贸市场一进门,就能看见“鲍氏嵊州小吃”的标牌。白底红字的菱形标牌下挂着一排小木牌,上面写着豆腐包、肉丝炒榨面……都是些嵊州传统的小吃。店里,几张木桌椅旁边立着一根电线杆,上面贴着1989年的报纸和《喜剧之王》的海报,就像是曾经巷子口的小吃摊。清晨被急促的闹铃声催起,睡眼惺忪地坐下来吃口包子喝个还烫嘴的豆浆,就要赶着投入新一天的生活中了。
才开业半个月,鲍氏嵊州小吃就有了不少回头客。傍晚5点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陆陆续续地来了,点笼小笼包、一份豆腐年糕,就是一餐心满意足的晚饭了。居民区大多是熟面孔,客人来了点碗年糕,鲍师傅如果得空,也会过去拉拉家常。
一天忙碌之后,来一餐热气腾腾的晚饭,简单,却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