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雨落

2022-04-20

雨纷纷,草木深。春雨淅淅沥沥,丰润的小草在雨中摇摆,连带着人也不免多愁善感起来。在缠绵悱恻的细雨中,缅怀诸位先生。

不曾忘记共和国的燎原之火是怎样燃起来的,而源头又是怎样渺小却孤勇的星星之光。

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慢慢铺展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犹记仲甫先生和守常先生放弃锦帽貂裘的富贵生活,毅然投身于革命洪流中。《新青年》像一根火柴在摩擦中燃烧,黑暗的夜空出现了光明,像一声嘹亮的号角,响彻神州,声震云霄。新青年的呐喊,就是躁动于母腹之中新生婴儿自由的歌唱。红楼的曙光,就是点燃天空中万朵红霞的那根火柴。这声呐喊招来了多少位斗士横眉冷对的目光。这道曙光又引导着多少斗士,勇敢地走向了前方。

在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北京,雪花般的困难与构陷落在先生们的身上,寒冷刺骨。他们忍辱负重,依靠着心中燃烧的革命烈火将其消融。在我看来,保守派和革新派就像是历史长河中异道殊途且永不相交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消逝,驶向不同的方向:一个顺流而下,一个逆流而上;一个固步自封,一个昂首前进。他们都选择了自己的“心之所向”,而最后的成功必然属于“民之所向”。我们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依先生之见,道不同,亦可为谋。因为他们虽道不同,但皆是为了吾国之未来,只是寻求良法的方向不同。正是他们之间不同的思想主张,使得中国在危难中多了一线生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他们的满腔热血已经沸腾,为真理而斗争。少年的肩有清风明月和国家担当,挑起时代的重担。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青年为寻觅救国良法竭尽心力,郭心刚为寸土不失一夜白头,一些爱国青年相继愤然跳海,叫人痛心!即使人人都觉得那时的中国已经无可救药,但青年依旧为救国而努力。当陈延年被反动派杀害于上海时,即使身负重伤,被打倒在地,也用尽全身力气站了起来,他说:“革命者只有站着死,绝不下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们并肩同行,走出黑暗,伤痕累累;他们最早觉醒,却最先牺牲……

星星映在了他们眼里,光却洒在了我们身上。

先生们的付出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所遗存的浩然正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青年,熠熠生辉。

淅淅沥沥的雨在述说着哀思,草木抒情,而我,静听雨落,缅怀先烈……

杭州市萧山区红垦学校904班 徐梦雯

指导老师:朱叶飞

用奋斗向英雄致敬

英雄者,国之干。没有英烈们的牺牲奉献,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敬仰英雄,中华民族也历来英雄辈出、群英云集。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我国烈士总数约有2000万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凯歌以行的英风浩气。

重温革命志士的精神遗产,缅怀英雄烈士的历史功勋,为的是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英烈永垂不朽的精神里,我们读懂了“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以身许国,读懂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舍生取义,读懂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勇于担当。从英烈彪炳史册的功勋里,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民族大义藏于胸,人民利益举过顶。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砺初心、担使命、永奋斗的庄严洗礼。英烈可歌可泣的故事启示我们,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只有万众一心、矢志如一的奋斗,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特别是在今年,当疫情汹汹袭来,危急时刻英雄们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真心为中国的人,不要说一句推诿的话,今天,此时,便即刻把自己的担子挑了起来。”革命烈士恽代英的肺腑之言发人深省。可以告慰先烈的是,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我们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争做真心英雄,勇当逐梦先锋,这是奋进新时代的号角。英雄前辈昂首开辟了历史,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勇毅而沉稳的步伐迈向美好未来!

萧山十中106班 徐静涵

新时代的英雄赞歌

——观电影《英雄儿女》有感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看完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英雄赞歌》始终在我耳畔回响,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英雄儿女》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讲述了抗美援朝战斗中志愿军战士王成所在连队为了拖住敌人主力,坚守高地,一次次打败敌人的进攻,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王成,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孤身深处绝路的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向敌人吼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后,用最后一个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在王成英勇牺牲后,他的妹妹王芳在哥哥精神的激励下,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坚持战斗,最终和亲生父亲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一家人继续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王成舍身赴死的豪迈气概从何而来?因为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对朝鲜人民深情的革命友谊。“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里,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王成”式的英雄:用胸口堵住敌机枪口,用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的黄继光;在潜伏地为避免暴露潜伏部队,任火烧满全身,放弃自救的邱少云;身穿单衣,在冰冷刺骨的河水里浸泡十几个小时,顽强坚守阵地的冰雕连战士们……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光荣!

英雄不仅仅出现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在新时代祖国复兴之路的征程上,我们同样看到了烈火淬炼的“英雄本色”,谱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英雄赞歌:怀着“禾下乘凉梦”,让十四亿中国人捧住饭碗的“科学英雄”袁隆平;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让五星红旗第一次高高飘扬在浩瀚太空中的“航天英雄”翟志刚;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拖着病体忘我工作的“教育英雄”张桂梅;首次跑进奥运会男子百米短跑决赛,获得史上最好成绩的“体育英雄”苏炳添;抗击新冠疫情会战中数以万计的“抗疫英雄”们,他们不眠不休地连轴工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中争分夺秒地保卫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身在“小家”,心中有“大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做自己时代的英雄,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杭州市行知小学五(1)班 施予涵

指导老师:施雁萍

他们的灵魂 燃烧在中国

历史的时针倒流,黑白的影像闪过:呐喊着的学生,冲锋陷阵的战士,昏黄灯光下的共产党人,身披白衣的抗疫天使……是什么牵住了我,静静地,伫立在烈士碑旁。

那是一群可爱的青年。他们满腹经纶,侃侃而谈,他们向往世界,憧憬未来,他们干净地像一朵白花。当脚步踏上街道,“还我青岛”的呐喊响彻云霄,他们的眼神坚定,骨子里的倔强告诉他们,绝对不能输。

如此亮丽的年纪,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执着,我凝望着,泪如雨下。纷乱的年代,无声地掠走了他们的青春。李大钊先生说:“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历史的使命,那是要莫大的勇气与超出常人的毅力。我想,青春不只是年华,更是他们的态度,他们把对中国的态度留在了青春里,用鲜活的灵魂,换取中国的青春。

那是一张张紫色的脸庞,满天的大雪拥裹着他们,雪透过衣衫,温润的皮肤将雪融化又很快结了冰。埋伏在山顶上,他们不敢出声,嘴里吐出的雾气,悠悠地,他看到了他的战友在晨光里向他招手。他默默闭上眼睛,挂起嘴角的微笑。在梦里,战斗结束了,革命成功了,家人团聚了。他们在雪地里扎了根,他们在地下牵起了手,各自说着内心的愿望。我闭上了眼,冲锋号就在我耳边吹响,厮杀战火一幕一幕从我眼前闪过。是啊,没有一颗拳拳之心,始终是漂泊的浮萍,爱国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外化于行,内化于心。一个个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的人,用红色的灵魂,谱写中国胜利的赞歌。

那是昏黄灯光下奋力书写的姿态。匍匐案前,他们从未停止,也不敢停止。他们心疼这乱世,但纵使遍地哀鸿满城血,也无非一念救苍生。不能从戎,便化笔为剑;不能直面应敌,便藏身地下,秘密地联接起中国的脊柱。中国共产党让沉睡在东方的巨龙睁开了眼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负重前行,他们用永恒的灵魂,注入中国的血脉,让中国冉冉升起。

那是披着白色斗篷的身影,他们穿着防护服,拿着仪器用微笑和勇气抗击疫情。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是一份责任,让他们走进没有硝烟的战场。国有需,我应召,没有一场疫病可以将这灼灼赤心浇灭。“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没错,新时代的我们,要立下青云志,涵养硬功夫,练就宽肩膀,勇挑千斤担,永立潮头,建功立业,用纯洁的灵魂,化作中国隐形的翅膀。

久久伫立在碑前,责任与使命在我心中发了芽。他们的灵魂,燃烧在中国,他们的灵魂亮出民族复兴的火光!

淳安二中 高二(2)班 滕熙曼

信念之树代代相传

江西瑞金华屋村,有17棵松树被称作“信念树”,它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红色坐标”。

清明假期,身为土生土长江西人的老爸给我讲了“信念树”的故事。“信念树”是华屋村17名投身革命征途的先烈手植,然而人们直到革命胜利,却没能等来他们凯旋的身影。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树的存在,无异于在提醒我们要铭记那17位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的不朽功勋。17棵“信念树”不是普通的树,那是革命先烈在默默昭示我们。

斯人已逝,但他们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抛妻弃子,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和爱国品质必将随树而长存,必将由青春之我们来继续书写,他们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奋斗前行途中最好的营养剂。英雄已去,坐标犹在。我辈当追寻红色坐标,传承先辈精神。

17棵“信念树”更应成为人们的心灵基石、灵魂灯塔。我们要在追寻红色坐标的行动中,打磨忠诚担当,学习“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的忘我品质;激励奉献付出,砥砺“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的精神操守;挥洒青春热血,追寻“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自我价值……回望青史问初心,砥砺奋进再进发,那些战火硝烟中挺立不屈的灵魂、干事创业中实干兴邦的模范、改革发展中敢闯敢拼的典型,无一不是我们增进信仰、信念、信心的精神食粮。

追寻红色坐标,不忘初心再出发。

去年,是建党百年;今年,是建团百年。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历程波澜壮阔。这一百年是筚路蓝缕、披荆斩棘、艰苦创业、充满艰险的百年,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写就的百年。从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到一座座历史博物馆;从赵一曼的碗,到李觉民的《与妻书》,到17棵“信念树”。全民族抗战的同仇敌忾,渡江战役的横扫千军,抗美援朝的英勇无畏,抗洪抢险的勇往直前,抗疫斗争的逆行出征,脱贫攻坚的不畏艰难……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处处都有着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处处都有着舍我其谁的英风浩气。

所谓天使,不过是善良天性的闪光;而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的勇敢。这世上可能确实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共同铸就中国梦,民族魂。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注:江西瑞金叶坪乡黄沙村华屋的后山上,17棵苍翠挺拔的松树连成一片。每棵松树上都挂着一块刻有华屋籍烈士名字的牌子,人们称其为“信念树”。20世纪30年代初期,当时仅有43户的华屋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其中17名青壮年在苏区“扩红”时参加了红军。参军前夕,他们来到后山的蛤蟆岭,每人种下一棵象征万古长青的松树。兄弟们约定:革命成功后,都要省亲故里,回报乡亲,如果有人“光荣”了,活着的人不仅要为阵亡的兄弟孝亲敬老,还要照看好这些松树。如今,17棵苍松都长成了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勇士们却都牺牲在了长征途中,再也没能回来。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八(7)班 张伊诺

闪亮的红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每当耳边响起这首《红星歌》,我就会想起那本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

电影讲述了儿童团员潘冬子与恶霸胡汉三斗智斗勇,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小红军战士加入了革命的故事。

我忘不了冬子看见妈妈壮烈牺牲时的伤心和悲痛。刚刚入党的妈妈为了转移群众,被胡汉三活活烧死,用鲜血染红了党旗。冬子忍住悲痛,发誓要做“党的孩子”。

我忘不了冬子与敌人斗争的机智和勇敢。他用盐水打湿衣服,用河水清洗水壶不让坏人发现;他放出藏米的消息,让敌人丢了两万斤大米;他趁胡汉三熟睡的时候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

我忘不了冬子见到爸爸和红军叔叔时的开心和激动。他告诉爸爸,这些年,他一直把爸爸送他的红星带在身上,闪闪的红星照耀着他,一步也没有退缩啊。

冬子和我们年纪相仿,我被冬子身上强烈的爱国精神所感动。正因为有许多像冬子那样的英雄少年,追随红星、奉献生命,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想,纪念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英雄精神,汲取奋斗的力量。我也会在红星的指引下,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杭州钱塘外语学校三(2)班 汪依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