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二维码,可看叶佩英在天安门广场领唱《我爱你,中国》的视频。


商报记者 虞洪波 综合报道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40多年来,由叶佩英首唱的这首《我爱你,中国》传遍海内外。
4月7日,中央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叶佩英因病去世,享年87岁。她用半生的时间,在世界各地演唱了3000多遍《我爱你,中国》,也用一生演绎了对祖国深情的爱。
很多人翻唱过《我爱你,中国》,然而大家始终觉得,叶佩英唱得最动人、最有味道。
8日下午,中央音乐学院发布讣告表示,叶佩英告别仪式将于4月13日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一位歌唱家
差点成为地质工作者
叶佩英1935年出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一个华人家庭。在父辈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她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
为了避开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政治高压,1940年代末,叶佩英被父母送回中国,离开生活了15年的马来西亚。
几天后,在邮轮靠岸时,叶佩英第一次看到飘扬的五星红旗,感觉心里透亮极了。她把所有会唱的中国歌唱了一遍,就像一只爱唱歌的小鸟,无忧无虑。
回国后,叶佩英先后在广州中大附中和北京师大附中完成中学学业。1955年,叶佩英准备报考中国矿业大学,做一名地质工作者。老师惜才,鼓励她考中央音乐学院,认为好嗓子是国家的财富。经过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叶佩英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凭借着过人的嗓音,轻松过关。
摸索出一套中西结合的唱法
真正上课,她才发现,唱歌没有想象中简单,要上乐理课,还要视唱练耳,还有文化课,学起来很痛苦。不仅要攻克乐理知识,叶佩英还遇到了发音的难题。声乐课上,她一开口就会被老师喊停。老师指正她,应该像说话那样唱歌。
从小在马来西亚长大,叶佩英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于是,她开始使劲学拼音、学正音,还学戏曲。为了正确地唱出一个字的发音,她经常要练习许多天。经历了重重挫折,她终于明白,歌唱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必须踏实地练好各门基本功。
1961年,叶佩英毕业留校。为了克服咬字吐字的困难,她钻研学习戏曲和民歌,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中西结合的唱法,为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她不仅熟练地掌握了西洋唱法,也对民族唱法深有研究。中西合璧的演唱方法,让她后来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1963年,叶佩英在中南海为毛主席、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演出领唱《祖国颂》。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大会上,叶佩英演唱《黄河怨》,被周总理赞扬“唱得不错”。
◆一首原唱曲
9个“我爱你”唱出不同味道
叶佩英与《我爱你,中国》的结缘纯属偶然。
1979年5月,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叶佩英收到了一封来自南方的信,厚厚的信封里藏了一本剧本和几张歌谱。
当时,珠江电影制片厂决定拍《海外赤子》,这部电影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归国华侨的女儿黄思华(陈冲饰)成长为一名优秀歌唱家的故事。
《我爱你,中国》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为什么要找叶佩英?郑秋枫后来回忆,他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部长张以清打电话,问现在北京女高音谁最著名,张以清说,当然是叶佩英了。于是,郑秋枫就给叶佩英写了封信,问她有没有兴趣。
叶佩英一口气读完了剧本。身为归国华侨,她百感交集,潸然落泪,因为这个故事把什么叫“侨”说清楚了。
她很快来到广州录音,影片中其他4首插曲录制非常顺利,只有《我爱你,中国》被一次次打断。叶佩英边唱边哭,“就像歌词里头讲的,我们爱国家的一草一木,爱国家的山水,像青松的气质,像红梅的品格……我们爱的是这些东西,不是空的。”接受媒体采访时,叶佩英说。
“每一段有9个‘我爱你’打头的排比句,你怎么让人家听得不烦?这就考验你的文化基础了。”叶佩英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收音机里听到了儿童教育家孙敬修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节目,受到意外的启发。最终,从每一个“我爱你”到排比句里的每一个字,她都唱得百转千回,唱得韵味无穷,唱得字字入心。
1979年,《海外赤子》上映,观众不仅记住了归国华侨之女的扮演者陈冲,也记住了歌声背后的叶佩英。
后来,许多女高音都唱过《我爱你,中国》,这首歌甚至成了很多女高音毕业考试时的必选之曲。然而,叶佩英的版本,却被许多人认为是难以复制的经典之作。
放弃托福考试投入录制
《海外赤子》讲述华侨女青年黄思华报考了海军文工团,她在考场上凭借一首《我爱你,中国》脱颖而出,由于时代原因,她经历种种坎坷,最终才如愿参军,在舞台上唱出了华侨儿女的心声。
作为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对这首歌、对《海外赤子》的故事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她曾表示,收到信之后,她顾不上吃饭,含泪一口气读完,“我也是华侨,这首歌好像就是专门为我而写的。”叶佩英放弃了当时正在准备的托福考试,投入全部精力钻研这首歌,她在录音过程中更几度哽咽,最终造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有趣的是,郑秋枫曾透露,选中叶佩英来演唱并非因她的华侨身份,而是因为她的专业能力:《我爱你,中国》曾请过多名歌手试唱,但效果不够好。
一生演唱3000多场《我爱你,中国》
后来,《海外赤子》上映,饱含无限深情的《我爱你,中国》迅速传唱于大江南北,也让叶佩英的名字为听众们熟知。
多年来,叶佩英的每一次演出都要唱《我爱你,中国》,每一次都充满激情。在国外演出时,每到一地,华人们都希望她唱《我爱你,中国》。
“台下,他们边听边流泪;台上,我边唱边流泪。”在叶佩英看来,这首歌曲凝结的“不仅是海外赤子的情怀,也是中华民族的情怀”。她先后在北京、天津、青岛、广州、大连、哈尔滨、昆明、贵阳、沈阳、武汉等地举行独唱音乐会或演出活动。从上个世纪唱到本世纪,从祖国各地唱到全球各国,据不完全统计,她一生总共演唱了3000多场《我爱你,中国》。
201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84岁高龄的叶佩英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在她的领唱下,3万余名观众在观看升旗仪式后,满含深情地一同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向祖国表白。这是叶佩英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演唱《我爱你,中国》。
◆一声您走好
“人们会永远在‘我爱你,中国’的歌声里怀念你”
“百灵鸟飞走了”。
叶佩英去世的消息传出后,曾在2013年央视春晚演唱《我爱你,中国》的歌手平安发文说道:“是您,把《我爱你,中国》这首脍炙人口的歌传遍大江南北;是您,传授了我很多技巧,教我如何把这首歌唱好。我也因为这首歌被大家所熟知。小辈将继续发扬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把这首歌好好地传唱下去。”
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发文表达哀思:“我亲爱的‘大精神’老朋友慢慢走好啊!人们会永远在‘我爱你,中国’的歌声里怀念你!”
《我爱你,中国》的词作者瞿琮表示:“一梦醒来,惊悉噩耗。叶佩英大姐,走好!她像一只百灵鸟,从蓝天飞过,留给了我们一首歌——《我爱你,中国》。”瞿琮深情追忆:“她是非常可亲的一位大姐,我们一见如故。她会说一些粤语。譬如‘得闲,饮茶’之类。她优雅,坦诚,一丝不苟,极富专业精神;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以及感染人的自信。”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羊城晚报羊城派、重庆晨报上游新闻、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