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8

特殊的清明 特别的缅怀

疫情的原因,这个清明节我没有回老家,跟着小记者实践营直播活动的镜头,我在杭州体验了一次特别的缅怀。

直播课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于谦的故事。据传说,他出生时天上突然电闪雷鸣、红光四射,远处又传来了兵马的声音,家里人觉得他是一个不祥之物,准备将其投入井中杀死。但于谦的祖母实在不忍心,将其救出,于谦这才捡回一条命,并有了一个叫“婆留”的名字(婆婆留下的孩子),那口井被后人称为“婆留井”。当时的人们肯定万万也没想到,于谦祖母的这一举动,让明朝得以延续了近200年。

1449年8月16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被蒙古瓦剌军打得节节溃败,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他没有通过正面交锋的方式,而是采取迂回、突袭等战术。因为于谦平时处处为属下着想,参与打仗的士兵非常团结,士气高涨,誓死保卫国土,最终十万明军战胜了二十万蒙古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由此让明朝又存在了200年。

然而遗憾的是,在明英宗复位后却将他杀害。“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哭英雄。”

历史令人唏嘘,英雄总是气短。

商报小记者(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陆林辰辰

明月耀三台

在杭州的三台山旁,矗立着一座幽静的祠堂,那里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于谦的魂供之所。于谦一生刚正不阿、正气凛然,他爱国护国,挽救大明于危难之中,最后含冤而死,却依然不改其志。望着大殿中于谦的铜像,他目光炯炯,双眼直视前方,坚定而有力。让我不禁想到现在的抗疫战士们,他们和于谦一样,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保佑国家的安定。值此清明之际,让我们一边祭奠伟人,一边坚定对生活的信念!

太阳风文学社社员

杭州市凤凰小学 三年级 张沁雅

救世宰相于谦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明朝名臣于谦一生的写照。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的那一年于谦出生了。自小他就有“神童”的称号,六岁与家人清明扫墓,路过凤凰台,叔叔随口说:“今日同上凤凰台。”于谦对答曰:“他年独占麒麟阁。”小小年纪就志向非凡,令人刮目相看。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上进士。在做地方官的近20年时间里,他为百姓伸张正义,为百余人洗刷冤屈。他还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造路、造井、下田地捉蝗虫、请求减免租税……他从来不顾及自己,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一位清廉的好官。

于谦52岁那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力挽狂澜,使明军转败为胜。怪不得林则徐说:“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这样的英雄人物,却“为权奸之所害”,死于非命,足可见封建王朝的腐败。

太阳风文学社社员

杭州市转塘小学象山校区 郑睿璠

参观于谦祠有感

春天的杭州,娇艳欲滴的花儿盛开了,嫩绿的小草探出头来,娇嫩的小树吐出新芽,到处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于谦祠门前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叮叮咚咚地流向西湖。

老师告诉我们说于谦生于1398年,浙江杭州人,是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和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杰”。祠堂里介绍了于谦小时候奋发读书的故事,以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还有他是如何牺牲的……老师告诉我们,于谦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际,真可谓“赤手擎天”。我为于谦最后悲惨的结局感到了惋惜。

他的一生就像诗中写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商报小记者(采荷二小采荷校区)华铭泽